即时新闻

《十三行史稿》新书首发:一部海上丝路断代史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3月16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孙磊

  羊城晚报讯 记者孙磊报道:3月15日,广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重大成果《十三行史稿》(三卷本)新书发布会在广州召开。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的重点项目,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十三行行商的后裔谭元亨。

  据作者介绍,《十三行史稿》三卷本是迄今为止中外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十三行史,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断代史。该书上百万字,全方位展开有关十三行历史的各个层面,从物质、制度到文化精神,从皇帝、海关监督到行商,从美英法等国官员到夷商(西洋商人),包括银元的流入到逆转等,发掘了大量中外史料,予以钩沉、考证,在前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学术创见。

  著名史学家张磊称许作者“既有纵考,又有横览;不拘陈说,勇于立言”,全书史论结合,编年史与专题研究相得益彰,兼具可读性与学术性。

  广州十三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产物,也是清代中期外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16世纪的国际性海洋贸易应运而生,并推动了18世纪的海洋商业的扩张,其存在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阶段。

  “明清300年期间,开放与闭关锁国两种理念反复斗争,直到清朝康熙开海,重立十三行,中国行商才一步步‘走出去’,下南洋,远赴欧美,中国商人足迹遍及三大洋,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风靡一时。”谭元亨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中国行商大规模参与全球贸易、金融网络构建,而且是最主要成员——当时中国GDP占全世界三分之一。

  “因其重要的历史地位,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十三行的研究颇多,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十三行史。”谭元亨称,已有的只写及与东印度公司贸易一段,或者与某个国家一百年间的贸易,关于中国十三行的真实状况则较少完整呈现。“而且很多对十三行的研究偏重于‘一口通商’之后,而忽略了之前更重要的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逐步开放的历史进程。”

  《十三行史稿》则从1557年中国与西洋贸易的澳门——广州二元中心的确立写起,到1857年被第二次鸦片战争炮火彻底焚毁。该书全面梳理了广州十三行在古代中国与世界大航海时代接轨的300年历程,呈现其从禁海到开海、从禁洋到开洋、从一口通商到鸦片战争、从万邦来朝的朝贡贸易走向全球化市场贸易的历史变迁。

  “十三行长达300年的经济史,波谲云诡、大起大落,为中国步入现代做了艰难的铺垫,十三行的历史价值就在这里。”谭元亨表示,十三行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史,更是一部文化史、思想史,它的当代容量、对后世深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