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登顶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01日        版次:A07    栏目:大学时光    作者:梁凤英

     图/视觉中国

  

  □梁凤英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2020级

  

  那年国庆,我到肇庆市游玩,自是不能错过肇庆市著名景点——七星岩。由七座石灰岩排列组成如北斗七星,不同于西部的大山,最高峰不过118米,约40层楼的高度,配上山上多是小株的树,给人一种秀气小巧之感。

  我爬过的山不多。小时候只爬过清明时祭祖的山,满山的石碑,坟包表面被一层层红色的炮纸覆盖着,只需要注意避开坟包,这种绿化率极低的小山是极容易一登到顶的;然后就是这种景区的山,陡峭,树木丛生,还有用水泥筑起的层层台阶,绕着山体盘旋而上。许是儿时祭祖时登上的小山丘给我留下了刻板印象,我总觉得爬山就是一条直道登顶。如今面对这通天的台阶,我才发现自己生活经验不足,不仅台阶,这里连沿山公路亦是盘旋蜿蜒的,就像在电视上、课本中看到的那样,让我豁然开朗。

  广东的温度一直“居高不下”,直到在湖边看到了棕色的残荷一片时我才意识到——原来已经是秋天了。走在山下观景道时,能感觉到微风轻拂,让人舒爽。有观光游览车徐徐驶过,也有游人与我一样慢慢走在观景道上,儿童追着黄色的、黑色的蝴蝶嬉戏着,路边有赏鱼池、砚石店,旁边的湖面上还有船开过,船身后留下了两道长长的波痕。好风光,好天气,景区的人多却不至于张袂成阴、举袖成云,我悠然自得。

  但既然来到了山底下,哪有不去登一回山的道理呢?在旁人怂恿下,我踏上通往天柱岩的石阶。

  台阶两边的扶手旁,向上生长的常青小树仍没有发黄的迹象,舒展的叶片遮住了正午的阳光,一路上光斑稀疏,偶有风过,令人惬意。但高低不一的石阶使我不得不专注于脚下的路。闷头一直爬到了半山腰时,我才停下来歇了一会儿。一路专心往上爬时感觉还好,但一停下来,额头上的、脖子上的汗,立刻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沿着领口直往下坠,好像有无数小虫从身上爬下来,有点痒。暴露在太阳底下的皮肤接触到咸咸的汗,隐隐刺痛。我不由得往山上看去,目之所及只有约莫十几级台阶,但看不到山顶,我心底一阵迷茫,离山顶还有多远?还要爬多少级台阶呢?蓦然,看到山壁旁立着一个牌子:“文昌宫←”|“山顶→”,这标识顿时又给了我登顶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

  又是弯弯绕绕了很久,我终于看到了高高耸立着的摘星亭,心下一阵激动。

  登顶了才知道,天气如此炎热,山顶甚至也没有风,我好像是蒸笼里的一只叉烧包。摘星亭里的地板似乎冒着热气,头顶的太阳仍不断释放着热量。但放眼望去,环绕着肇庆市的葱郁青山、城里的高低楼房、山脚下波光粼粼的湖水,尽收眼底,我真的有了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虽然身在闷热环境下,成就感却在心中止不住地冉冉升起。

  我忽然想,爬山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然而登顶之后,却像是坚持不懈地完成了一个目标,脚踏实地拾阶而上的过程也是很快乐的。是的,山脚下的风景有山脚下的韵味,山顶上更有山顶上的奇观。山脚下那怡人的微风、冒着冷气的冰淇淋、热闹的游人,很像人生中的舒适区,待在舒适区能享受到便利的生活,徜徉于林荫道中,走过水上连廊时,身心都很放松,但当我选择去攀登一座山,挑战着自己的体能,克服了不少困难,如今俯视着山脚、饱览湖面远山的风景时,那种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亦确实能带给我许多不一样的愉悦。

  山顶的环境比想象中要恶劣,再待久一些,怕是要中暑——我很快就下了山。重新回到山脚下时,身心竟有了不一样的放松——人生总有起起落落之时,就算登顶,也不可能永远在巅峰,但下山后,却能更坦然地面对曾经的平凡,有了用不同视角看人生的豁然心态。我想,这也算是我在人间一次认认真真的体验了吧。

  

  征稿

  

  “校园达人”版“大学时光”栏目现面向高校学生征稿,稿件要求作者为高校在校学生,内容、体裁不限,每篇不超过2000字。来稿请投邮箱:ycwbqc@sina.com,邮件请注明“校园达人”投稿字样,内文中务必留下作者真实姓名、所在学校名称及院系和年级等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