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梅州市关工委广泛发动“五老”,打造“三百”特色品牌

护航青少年成长 筑牢“爱的港湾”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02日        版次:A04G    栏目:一片丹心护朝阳    作者:丰西西、肖秀

     梅州市关工委广泛发动“五老”,打造“三百”特色品牌 受访者供图

  

  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羊城晚报社联合出品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肖秀

  

  “我们一定要戴好口罩,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东梅州不少孩子收到了“老朋友”的电话,“老朋友”们在电话那一头仔细叮嘱,同时还给孩子们寄来了防护用品和学习用品。这些“老朋友”是生活在梅州的“五老”们(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虽然都已是白发苍苍的年纪,可他们却时刻牵挂着青少年的成长,继续发光发热,用爱和关怀温暖孩子们的心。

  近年来,梅州市关工委持之以恒打造“三百”活动品牌(百老帮百少、百小尊百老、百业助百校),广泛发动“五老”群体,帮助为青少年解决了大量的难事和急事,成为梅州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品牌,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曾获评省委老干部局“十大工作品牌”之一。

  

  “爱心之家”服务留守儿童

  

  在梅州市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许多孩子们都把“爱心之家”当成自己的“小乐园”。在这里,孩子们可以看各种优质课外书,可以听讲座,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犹如一个温暖的“小港湾”,装下了孩子们的小心愿。

  “爱心之家”是梅州市关工委的老同志们经过多年调研和反复论证后,不遗余力推动实施的关爱、服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生动实践,旨在对留守儿童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关爱帮扶工作,让留守儿童“校内有人管,课余有去处”。

  2016年5月31日,首个“爱心之家”在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挂牌成立,通过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在心理健康教育、爱心电话连线、亲子活动、义教课堂、生活关爱、政策引导等方面,为留守儿童提供和谐温暖的学习生活环境。2019年,梅县区城东镇中心小学“爱心之家”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儿童之家”。

  有了“爱心之家”后,许多留守儿童变化很大。城东镇中心小学的小房和小吴都是特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沉默。在“爱心之家”平台中,学校联系到了专业人士为孩子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并定期跟踪回访,前后坚持了两年多后,两个孩子的性格都变得开朗了,还因自强不息获评市级荣誉,获得表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曾经得到帮助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已经从“受助者”转变为小小“助人者”,将这份爱的力量继续传递下去。据悉,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建立“爱心之家”138间,达到了“镇镇有家”的目标。

  

  “三百”活动倾注满满爱心

  

  “爱心之家”是梅州市关工委打造的“三百”活动品牌的一个缩影。13年来,梅州市关工委通过“百老帮百少”“百小尊百老”“百业助百校”等系列活动,组织广大“五老”倾注爱心,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梅州市关工委牵头全市各级关工委和“五老”积极开展“百老帮百少”活动,连续8年共争取到广东省雁洋公益基金扶助资金780万元,资助了3070名贫困高中学生完成学业;争取到市财政资金每年10万元(自2014年起)帮扶市特殊学校的困难学生解决餐费、住宿费问题。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美德,梅州各级关工委利用家长学校、感恩课堂等平台积极开展“百小尊百老”活动。比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常态化开展“三礼”(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定期举行“三教”(学校、社会、家庭)结合活动,以“从我做起,带动全家,拉动社会”为工作思路,让学生将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成果拓展到家庭和社会。通过持续开展各类活动,提高了青少年孝亲敬老意识,营造了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

  同时,梅州市各级关工委还积极发起“百业助百校”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挂钩扶贫单位和党员干部、企业开展帮教助学活动,送知识、送健康、送科技进校园。梅州市关工委每年联合团市委、红十字会、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司法局、市中医院等单位,在各中小学校开展急救培训、脊柱侧弯筛查、口腔保健、“送法进校园”、捐资助学等活动,护航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企业捐资助学1760多万元,对改善教学条件,激励师生奋发向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关心关爱青少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