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圳2022年目标 定了!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12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李晓旭、宋王群、沈婷婷、林园、郭起

    

    

  

  本版统筹/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4月11日上午,深圳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以来,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发展动能实现新提升,城市品质再上新水平,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达到3.07万亿元,增6.7%;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万亿元、达到1.11万亿元,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0亿元、达到4258亿元,增长1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万元,增长8.2%;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9.7亿美元,增长26.3%。

  五个“新”和五个“突破”,彰显深圳的“3万亿”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底色。深圳如何保持定力和节奏,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确保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以特别担当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也让今年的两会更加引人关注。今年,深圳将有哪些动作,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十个关键词为您带来满满干货!

  

  

  2022年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综合改革试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报告原文: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用好“实施方案+授权清单”全新改革方式,认真落实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有序放宽和优化先进技术、金融投资、医疗健康等领域准入限制。

  专家解读: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党中央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为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授权清单’对深圳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是一次纵深改革的推动”。

  “2021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实现良好开局,在‘授权清单’方面进行了诸多布局。”宋丁认为,今年深圳两会提出“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深圳在分期、分批落实国家给深圳的任务,一次比一次更加纵深,凸显出深圳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毅力。

  宋丁说,今年一季度,深圳经济发展受到疫情的干扰,目前在“稳增长”方面已经有一定压力,“根据报告内容,深圳今年不但要‘稳增长’,而且要调结构、促改革,几条战线都不放松,深圳在这方面的姿态,还是蛮高的。

  

  深化深港澳更紧密合作

  

  羊城晚报记者 宋王群

  

  报告原文:积极对接香港发展规划,加强与港澳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对接合作,高品质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专家解读:深圳市政协委员罗璇认为,香港的基础研究实力和高端人才聚集能力优势明显,基础研究实力和国际顶尖人才聚集能力优势明显。

  “深圳为了鼓励香港青年在内地创业就业,先后设立了前海梦工厂等粤港澳创新创业基地,并将打造以前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龙头的‘1+10+N’空间布局,为深港澳青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提供便利,为港澳青年到深发展搭台搭梯。”罗璇称,香港政府也鼓励本土青年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罗璇期待,港深将联手在科技服务、科技项目实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成果转化方面进行全链条联动,推动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构建“政-产-学-研-资-用”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形成更加灵活高效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助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报告原文: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光明科学城,推进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

  专家解读: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认为,科学城规划和建设,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城市化浪潮的战略选择,是响应“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现科学要素、产业要素与先进城市形态有机结合,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樊建平表示,将科技与产业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发挥好科学城的双作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不仅是国家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创造未来的巨大机遇。“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和核心承载区,创新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对深圳乃至全国具有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他还建议,深圳出台专项政策,选择合成生物学、脑科学、基因、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精准医疗、精准营养等重点领域和战略前沿,通过官产学研资紧密结合,进行重点突破。

  

  扩大内需加大投资

  

  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报告原文: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出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措施,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建设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大豆离岸现货交易平台、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等。

  专家解读:智谷趋势首席研究员黄汉城认为,深圳作为中国版的硅谷,在国家的发展大局中比较强调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性的科创中心,带领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最近一两年,深圳提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可以看成是深圳对自身优势的进一步挖掘,这也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亮点之一。”

  报告指出,实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黄汉城表示,这对于大湾区构建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圳有一千多万人口,消费市场庞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又位列全国前茅,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他还提到,深圳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建设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可以降低相关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本土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程度,对外可以提升深圳集成电路产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对于大湾区抢占新兴产业桥头堡位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

  

  羊城晚报记者 李天军

  

  报告原文: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落地。

  专家解读:深圳区域经济专家金心异对此表示,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扎实推进现代制造业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重大工业项目落地,令人振奋和期待。

  他认为,制造业是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生命线。如果没有制造业,研发也很难留在深圳。“深圳只剩下总部经济,是无法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金心异认为,深圳需要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分区规划,施行不同的房地产政策,以降低机荷-深汕高速以北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成本,对工业用地进行适当整合,以使其适应高科技制造业的需求。“深圳应强化产业链招商,吸引关键制造业项目落地,以此保障产业链安全。”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羊城晚报记者 宋王群

  

  报告原文: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推动出台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推进广深“双城联动”,积极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专家解读: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化城市研究所所长袁义才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深圳与周边各城市的产业联系日益紧密。当前大湾区城市政府间科技产业合作缺乏机制,主要靠企业自发行为推动,地方政府间并没有就区域科技产业协作形成相应的体制机制。

  袁义才表示,深圳应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对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带动大湾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建议“加强与湾区各城市的科技联系与合作,推动成立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合作专门机构,建立常态化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逐步整合大湾区内科技产业创新资源。”

  

  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报告原文: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争取前海合作区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获批,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专家解读: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表示,前海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基本上把深圳西部海岸线囊括进来。这凸显了深圳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落地效应,也体现了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担当。“在这片区域,布局了大量具有前瞻意义的重大服务业项目,包括腾讯未来科技城、大空港、海洋新城等。前海‘扩区’,也让宝安迎来现代服务业大升级的战略机遇,如何依托前海的政策优势,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增强宝安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宋丁认为,今年,深圳强化前海“扩区”之后的投资开发,体现出深圳坚持改革和结构调整,“前海也是深圳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支撑领域。对于‘前海合作区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大家都是充满期待的”。

  

  打造宜居城市

  

  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报告原文:建设一流的宜居城市。高标准编制实施面向2035年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深入开展国土空间提质增效计划,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专家解读: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深圳沿海,空气好、气候适宜,从自然条件上看,深圳已经是一个宜居的城市。从整座城市的规划来看,也十分现代化。胡刚表示,目前,深圳的现代小区规划合理,城中村整治在逐步推进,市容环境越来越好。从绿化来看,深圳绿化所用的树种,灌木、乔木和草地等的搭配都比较合理,整座城市看起来欣欣向荣,深南大道等城市主干道都十分漂亮。“近年来,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在提速,市民通过乘坐地铁上下班,从而减少了马路交通拥堵。面对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需求不断增长和保护环境、建设宜居城市之间的关系,深圳一直处理得比较好。”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羊城晚报记者 郭起

  

  报告原文: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千方百计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努力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在深圳安居乐业、安心发展。

  专家解读: “住有所居”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圳市人大代表、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会联合会主席陈鹏认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制造业企业同样面临着招工难和留才难等问题。深圳房价高,租房支出占比较大,制造业职工获得感不强,直接影响了青年群体进入制造业的意愿。

  陈鹏建议,鼓励大型工业园区企业,特别是职工人数集中的工业园区企业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让产业工人在工业园区解决住宿工作问题,既方便职工就近上下班,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也可以缓解制造业职工的经济压力,减轻产业工人负担,为青年职工愿意在制造业发展提供便利。”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羊城晚报记者 郭起

  

  报告原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一网统管”建设,不断提升监测、执法能力。

  专家解读:深圳市人大代表、万商天勤创始合伙人张丽杰认为,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包含了每一个深圳人的期望。“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提出了不少远高于国内普遍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作出了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创新,为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适时提供了立法基础。”

  张丽杰建议,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全面开展和推进环保合规体系建设,是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引导多部门共同参与,通过司法建议、典型案例、公益诉讼等方式,完善政府环境合规监管体系,指引并督促企业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与合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