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黄土高原地层研究:刷新对古人类起源迁徙史的认知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16日        版次:A03    栏目: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部分项目    作者:李钢

  此次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黄土高原南部黄土地层年代与古环境及其早期人类演化新发现”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牵头完成,成果足以改变对传统的古人类迁徙、扩散模式的认知。

  据了解,该项目属于第四纪地质学基础研究。人类起源及演化是第四纪和“古全球变化”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目前已经建立了古动物、古植物甚至古细菌的高分辨率环境演化序列,但古人类“高分辨率环境演化序列”研究却十分稀少,最大的难点在于,没有找到一个良好的沉积序列和活动场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项目第一完成人朱照宇介绍,黄土高原南部陕西蓝田有着37个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记录了第四纪37个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并且曾发现过几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点。自2001年至2018年,由朱照宇牵头联合了国内外十余家科研和高校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在蓝田地区进行了多学科交叉合作调查研究,积累了数千组第一手数据。

  研究工作首次独立发现了黄土层中距今212万年的古人类石器,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和高分辨率古地磁定年,检测出两个最重要的古地磁事件——奥杜威和留尼旺正极性亚期,确定了最古老的黄土地层中的石器年代为距今212万年,比国际公认的非洲以外最古老的格鲁吉亚的德马尼西石器(185万年)还要早27万年。这一新发现使蓝田上陈村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点之一,改写了早期人类起源和迁徙的历史。

  研究还首次将公王岭直立人头盖骨年龄从距今115万年重新定年至距今163万年,使其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第二古老的头盖骨化石,确定了直立人至少在160多万年前就已出现在东亚,改变了对传统的古人类迁徙、扩散模式的认知。

  此外,团队在蓝田上陈村陆续独立发现了45万年至212万年的23层旧石器层,运用各种古环境指标揭示了长时间尺度古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特征。这是目前所知世界独有的长尺度、多阶段、高频率的新发现,为使蓝田成为全球性时标和地标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古全球变化”研究中“古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高分辨率演化序列”的薄弱环节方面打开了突破口。

  项目成果获国家“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亦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内第一作者第一单位牵头获得的唯一一项地质科学成果,且获评国际“近十年(2010-2019年)人类演化领域最重大发现”。

  羊城晚报记者 李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