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附中同学们在做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 |
华附同学在建模教室学习 |
文/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图/学校提供 “综合比较《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李纨、薛宝钗,分析古代社会对儿媳妇的标准?”这是新高考下的新课堂。由于生源不同、师资不同,各个层级学校都必须交出自己的教学改革“答卷”,很难照抄别人家的“作业”。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思维型、学习型课堂,已经成为广州高中教学不可逆的方向。“家底深厚”的名校研发校本教材和教学方法,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普通学校面临更多困难和挑战,原有的教学模式难以匹配新高考,但还必须迈步向前。 名校高招频出 传统课堂向思维型学习型转变 思维型、学习型课堂,已经成为广州高中教学的不可逆方向。 广雅中学积极探索“学习型”课堂。“老师要变成设计师,像导演设计剧本一样设置单元教学走向,引导学生阅读并转化为个人学习成果。”广雅语文科组长刘文岩解释,课堂应以学为中心,而非教为中心。学习型课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反对死记硬背、机械传授,强调个体发展要求以及解放主体精神。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全学科探索开展思维型课堂,各学科根据各自特点,拟定学科思维型课堂的原则、逻辑、思维线索,研发教学案例支撑。同时,进一步优化课程,积累情境化教学和试题素材,更多地开设相关选修课,引导学生。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广大附中)语文科组长刘静介绍,该校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中采用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活动形式,辅以教师的专题指导课。老师们制定学习任务表,明确学习内容与步骤,提出学习成果及测评要求。学生自组学习小组,自主阅读并为每一章画思维导图;质疑与研讨,解决疑难点;学以致用,用文中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生活中的现象;整理学习成果,写小论文。 运用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手段 各所学校在教学中积极引入AI技术和信息化手段。 本学期,华附建模教室投入使用。与传统教室不同的是,建模教室摆放六七张多边形、小组化的课桌,每个课桌可坐6-8名同学,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专属电脑,老师讲台电脑的数据可以实时显示在每位同学面前的电脑上。 “统计模块需要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体验处理散点图、模拟曲线等,仅靠老师黑板上演示是不够的。新课程强化了数学建模,学生需要足够的条件来实施建模活动,同时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有其特有的优势,因此需要建模教室。”华附数学科组长周建锋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情景化教学的效能,执信中学全学科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借助智慧平板和AI数据分析,老师可以在课堂和作业中快速发现学生薄弱点,诊断问题,然后及时推送个性化的补充材料和练习。“学生在哪里停顿时间长都有统计,有了这一信息,老师就可以知道学生思维卡在什么地方,从而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去答疑解惑。”执信中学物理科组长李华思表示,学生弱点千差万别,思维断点五花八门,AI的学生分析功能正好派上大用场。 广东实验中学高级数学教师、高二备课长杨晋鹏介绍,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的效果,尤其是在抽象概念课方面,不仅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而且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研发校本教材届届传承 一些实力深厚的学校,在国家统一教材之外,自己研发校本教材,把每一届的教学研发、补充资料、探索经验代代相传。 例如华附数学科组专门组织情境化试题素材的研发,三个年级共用共享。 作为去年高三备长,执信英语副科组长谭翠敏把去年高三用的所有资料传给今年的高三备长;每个年级的老师从杂志、小说、经典故事、分级读物中取材、自编读后续写教材,不同年级之间互通信息,同一年级之间年年传承、修改,再根据本年度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对每一课的课时、教材,进行最新的个性化处理。 课堂案例 “新高考”下的《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几十年来高中语文教材的固定篇目,但“新高考”下教法也变了。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廖波用三个课时,给执信中学高二的同学们上完这一经典。第一课时梳理基础知识,第二课时鉴赏人物形象、探究文本时代意蕴,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做深度阅读。 近2000字的汉乐府诗歌,第一堂课就要完成全篇整体感知、文意疏通等,对学生预习和课后思考要求很高。学生要自主翻译,注意诗中文化常识,老师重点点拨、补充,师生共同交流词句问题。老师不是满堂自说自话而只是充当引线之“针”的角色,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文言知识、归纳知识清单,课堂汇报。 “如果《氓》中的女子和刘兰芝见面,你觉得她们会有怎样的对话?”“综合比较《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李纨、薛宝钗等形象的异同点,分析古代社会对儿媳妇的标准,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女性怎样的道德判断和审美判断?”第三课时引导学生从婆媳关系、女性心理、身份地位、文化传统等方面思考,探究悲剧产生原因,理解不同人物的思维、行为、人性、时代变迁、封建礼教、社会风气等。 三堂课下来,阅读、讨论、写作、深度探究相结合,同学们既掌握了基本文言文知识,又进行了经典的群文阅读,思想深度和品质都得到训练,真正达成了知识点、能力、素养的三位一体。 这样的课堂学习,何愁不能自如应对高考? 普通学校挑战更大 多位校长和学科组长表示,“新高考”对普通学校带来的挑战更大。 “第一梯队的学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改变教师观念、整个科组集体作战、二次研发教材、变革教学方法,对于普通学校来说,挑战就更大了”一位校长说。 师资方面,第一梯队学校老师入职门槛相对较高,且有长期承担省、市、区教研项目的传统,教学研究方面更为轻车熟路。而普通学校的老师,可能相对缺少承担教研任务的经验。 此外,普通学校的老师可能困难更大、更缺乏动力。一流学校的老师教学改革投入多,但也能得到学生较好的回应,让老师们更有激情去探索和变革。而在基层学校,老师可能辛苦研究、探索半天,得到的学生回应和反馈却比较少,成就感低从而缺乏改革的动力。 普通学校能不能抄名校“作业”呢?也比较难。由于生源不同,学生基础、思维和接收能力不同,面对教学新要求,普通学校必须探索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新教学方法,并不能照抄、照搬顶流名校现成的教学改革方案。 业内人士表示,有的学校对于教学改革,踌躇不前害怕试错,但原有的教学模式难以匹配新教材的教学目标,难以帮助学生应对新高考,所以,各层级学校还是应积极做出改变和尝试,结合自身学生素质和师资,找到符合本校的教学方法。 建议 形成讨论的氛围 放手让学生表达 “其他学校可以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大考查力度。设计题组训练,举一反三,领悟知识本质和通性通法。可以采用小课堂的形式,培养尖子生在课余时间为同学们讲题,形成讨论的氛围,及时解决作业中遇到的困惑。多与其他学校交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执信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陈少婉建议。 广东实验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高二级数学备课长杨晋鹏表示:一些探究课可以由学生提出方法、寻找规律,这种发现总结的学习方式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 “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是可以锻炼思维能力的。也许艰难、痛苦、耗时较长,但老师们必须迈出这一步。” 广大附中英语科组长郑允贤建议,放手让学生思考、运用、表达,如果课堂只有知识点的灌输就会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可以增加课堂讨论。普通学校暂时缺乏情境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时候,先吃透教材,新教材配备了很多课后习题,老师们可以拿到课堂讨论,让学生站起来、完整地表达。课堂上开口,背后必然有思维过程,学生要摆出论点、论据,说清楚用什么原理解决了什么问题,能说清楚必然就是真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