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博鳌论坛向世界传达亚洲合作与全球共同发展的信号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20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谢茂松

  □谢茂松

  

  在疫情与俄乌冲突的历史关头,世界一方面关心中国会做出什么选择,关心疫情下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否继续,如果继续的话又会具体怎么做;同时还更关心中国的选择,对世界又会带来什么。马上就要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以“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为主题,中国将会对世界所关心的这几个焦点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

  

  一 世界关心俄乌冲突中中国的选择

  

  中国对于俄乌冲突的立场是明确而真正合乎“是非曲直”的道义的,习近平主席3月18日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时,强调“我们向来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认为各方应该共同支持俄乌对话谈判,谈出结果、谈出和平。美国和北约也应该同俄罗斯开展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习近平主席还引用了中国两句老话,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另一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中国立场背后有着中国深刻的认识论与辩证思维,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深刻地指出,对于事物的认识不能是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而应该是从现象到本质、全面地(即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看问题,要认识到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以及与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内在矛盾的东西,而矛盾有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北约的东扩,美国背后不断的指使、拱火,恰恰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中国强调,要化解俄乌双方而不是单方的安全忧虑。

  中国的立场、判断,绝不是欧美式的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的思维,而是“执两用中”,“执两用中”也就有了“三”,也就是“一而二,二而三,三生万物”,这个“执两用中”之“三”,也就是中国所作出的独立自主的判断。

  习近平主席还强调,中方历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这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与西方谈和平,就和平而谈和平是不可能达到的,要有实力作为支撑,西方才会肯谈。中国今天有实力来谈和平,并促使真正的和平,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真正和平的力量。

  

  二 世界关心上海疫情下中国经济怎么做

  

  世界尤其瞩目于上海的疫情,因为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GDP连续数十年稳居中国所有城市首位,对中央财政净贡献居全国第二。上海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工业增加值超万亿的城市,还是中国与世界贸易往来的大枢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万亿元。所以,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上海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非常重要。中国政府强调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事情,要求以快制快、拿出决战冲锋的精神状态,下大力气对疫情较重区域“拔根”,拧紧疫情传播的“水龙头”,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为此,中国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一方面各省市纷纷向上海派出医疗支援队,另一方面上海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全力以赴将已部署的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压茬推进,直至胜利。

  上海的“动态清零”“以快制快”“决战冲锋”的打法,虽然短期对经济会造成影响,但却正是为了最快、最大限度地复苏经济,否则犹犹豫豫的久拖不决,将使得上海疫情反反复复,拖得更久。

  当下,西方舆论对上海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有误解甚至非议,但如果上海真的躺平,可以想见西方舆论又会有怎样一套说辞。中国政府不受各种杂音的干扰,对于坚决、快速打赢上海疫情防控攻坚战保持了定力。否则,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口岸的上海,若疫情再外溢到周边经济发达的江、浙,以及全国其他一些省份,对于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

  中国政府正是深刻认识到上海是全中国的上海,也是全球化的上海,中国政府也正是本着对于中国、对于世界极端负责的精神,才实行“动态清零”“以快制快”的做法。

  中国秉承“执两用中”的战略思维,深刻理解统筹抗击疫情与复苏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不像西方在二者间简单地非此即彼而顾此失彼,而不得不一遍遍重来,反复地折腾,这样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伤害更大。

  正是基于“执两用中”、随时不断动态拿捏调整的战略思维,上海已逐步开放了包括特斯拉工厂等在内的一些企业复工的白名单,五一后将有一些中学复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上海的动态清零已为期不远。浦东新区是上海这波疫情的重灾区,疫情过后、经过危机淬炼的上海将会在改革开放的路上更加行稳致远。

  

  三 “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

  

  博鳌论坛开幕前十天,习近平主席到海南考察。他在考察时强调,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八大以来十年间,习近平主席三次前往海南,每次都是在万物勃发的4月。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宣布海南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都是其中的典型。

  海南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中央对于海南的改革开放试验是动真格的。习近平主席指出,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他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强化“中央统筹、部门支持、省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如期顺利封关运作。要着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中央为了支持自由贸易港建设,过去4年,从全国范围选派了四百多名优秀干部来海南自由贸易港挂职。

  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它将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开展压力测试;海南自贸港之所以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意味着中国将推进自贸试验区扩容,在更大范围内打造开放新高地;海南自贸港注重“制度集成创新”,而未来覆盖东中西的自贸试验区网络所打造的开放新高地,将是在开放新高地推动体制变革,打造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

  

  四 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

  

  近代之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亚洲成为欧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陷入了历史最低谷。今天有不少人提出,世界将重新进入亚洲世纪,亚洲将恢复其历史的荣光。

  今天的亚洲,稳定、包容而充满活力。亚洲人民勤奋、开放。亚洲各国原本就有从古代到近代的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命运,而今年是RCEP协定生效第一年,RCEP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市场,这将带来亚洲的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奋斗与共同的发展、共同的未来。未来将迎来真正的亚洲经济一体化,形成亚洲经济共同体,亚洲经济共同体的价值支撑是亚洲合作精神,亚洲将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而中国首先又是亚洲经济的引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将带动亚洲的共同发展。世界将会看到一系列的“中国行动”。中国将坚持开放合作的国际国内双循环,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并与世界共享中国不断扩大的内需统一大市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深程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将与各国全面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用,共同建设好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为此,中国将与各国加快落实RCEP协定,把促进各成员国产业优势互补、对接联动、深度融合摆在突出位置,尽快形成“早期收获”;中国将与各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推动农产品、服务业、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重点领域的RCEP区域共同市场建设。

  中国带动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不断加深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与西方国家不一样,是完全不带任何附加政治条件的,更不会设置债务陷阱。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不附加政治条件,其中的底层文明逻辑是中国文明对于差异性的尊重与肯定,这也是博鳌论坛为何在经济、科技的议题之外,还专门设有文明多样性、宗教多样性对话议题的缘由所在,这本身就是亚洲的历史经验所在,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及其文明原理,都证明了中国文明的和平本质。亚洲各国,尤其是各个小国,未来将会越来越认识到亚洲不能没有中国这样的大国。中国作为亚洲大国,将如历史上一样,更加发挥着作为地区稳定、活力与和平的主导力量。

  亚洲的区域合作、区域一体化,不是门罗主义的封闭,而完全是开放性、交互性、交融性的合作。亚洲的区域经济,从根本上来说完全是开放性的区域主义。亚洲也是全球的亚洲,但亚洲先要做好自身的一体化,才能进一步谈全球的亚洲。这其中有中国文明的底层逻辑,那就是人先要“修身”之后“齐家”,“齐家”不能停留于小家,而要扩展到治国,最终更要扩展到天下,达到“天下一家”。这中间需要一个个次第,每一个次第都要走得坚实。

  “天涯若比邻”“来的都是客”,这是博鳌亚洲论坛的底蕴所在。亚洲经济一体化再往前走,会走向亚欧大陆的经济一体化、亚太经济一体化,还会有亚洲与非洲、亚洲与美洲的经济交融。时间越往后,欧洲越会意识到中欧贸易协议不是中国有求于欧洲,而是对于欧洲、对于中国双方都有利,其中中国作了很大让步。

  博鳌亚洲论坛议题涵括经济(区域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科技、金融、生态、文化、宗教,显示了文明大国的文明抱负,那就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新的文明想象力,真正在文明的整全性意义达到全球共同发展。

  (作者是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