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关总二三事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22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王华基

  □王华基[羊城晚报社原副总编辑]

  

  前不久才得知关总生病住院了,原想待疫情稍缓些便去探望他,谁知最终未能见他最后一面。他走了,依稀还能见到那远去的背影……

  自羊城晚报复刊以来,我与关总共事时间不算短。当时报社是蜗居于广工校园的一座二层危楼中,另在楼前搭了个简陋的窝棚,我所在的采访部就在窝棚里办公。百多号员工挤在这小小的角落,想不碰面都难。一天,一个大个子从前面走过,身边的同事小声告诉我:“他就是关国栋,副刊部的主任。”于是多看了几眼,觉得他粗壮却不失儒雅。因为在学校时,我们一班同学就爱看老晚报的《花地》《晚会》,对副刊的编辑自然也就多了几分敬意。不过,在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与关总没什么直接交集。

  直至1991年,我进了报社领导班子,才直接与他有交往,他那时已担任报社总编辑多年。记得那次他找我谈话,一开口就说,他是代表组织对我进领导班子“谈点希望”的。我当时就想,他作为报社领导班子的第一把手,与我谈话还要预先声明是“代表组织”吗?这也太认真,太讲规矩了吧!但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忠厚老实,做事总是中规中矩,甚至让人觉得有点古板。他当时向我介绍了报社不少情况,谈了好几点希望,真诚坦率,让我非常感动。

  也许他不像别人那样“霸气”,那样激情澎湃,文采飞扬,但听了他一番话后,却觉得他有自己深思熟虑的一套。他是科班出身,做事稳扎稳打。在《羊城晚报》复刊后的首任总编辑吴有恒同志提出“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引导生活,丰富生活”十六字编辑方针的基础上,他审时度势,又提出了《羊城晚报》要坚持“姓党,姓晚又姓羊”的办报方针,这是个创新。后来才知道,这“三姓”影响不小。

  1989年初,我曾到北京参加过中国新闻学会举办的一个全国高级新闻研讨班,记得有个老师居然在课堂上提到关总的这个方针。如今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舆论场还真是暗流汹涌。如没有很强的政治敏锐力,很容易被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所迷惑。可见关总提出的羊晚“三姓”,不仅当时对正本清源很有针对性,而且至今都还有指导意义。

  关总任报社总编辑8年,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1992年至1993年间《羊城晚报》的多次扩版。我当时担任编委(即后来的社委)兼总编室主任,就是在关总直接指导下,参与了晚报的多次扩版策划及落实,亲身体验到关总对扩版的思路及具体做法。他广纳众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因此,当时几次扩版都深受好评,让《羊城晚报》再上了新的台阶。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关总为《羊城晚报》付出的,还有许多许多,他是为了《羊城晚报》而燃烧尽生命的!他对我个人的关心与提携,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