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为上学而租房?古代广州也有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4月27日        版次:A10    栏目:粤讲粤有古    作者:谭铮、曾潇

     扫码听音频

  

  文/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曾潇

  

  早前,2022年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日程安排正式对外发布,一年一度嘅招生升学季又到了。招生求学可以话事关家家户户,由招生时间到考试科目、由录取方式到学区选择,家长、学生都好“头痕”。如今大家为咗求学,可以话用心良苦。古时喺广州求学又如何呢?古人求学有无“学区房”?本期的《粤讲粤有古》带大家一起回溯古时广州的求学故事。

  

  日前,2022年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日程安排正式对外发布,一年一度的招生升学季如期而至。从招生时间到考试科目、从录取方式到学区选择,招生求学牵动着千家万户。今人为了求学可谓用心良苦,古时在广州求学又如何呢?古人也有“学区房”的概念吗?本期的《粤讲粤有古》带大家一起回溯古时广州的求学故事。

  据叶曙明所著的《广州传》记载,广州的文教起步并不算晚。早在南越国时代,广州已开始兴办学校。《广东通志》里提到,广东“入汉以后,学校渐弘”;三国时虞翻在广州聚徒讲学,门徒有数百人。到了唐代,韩愈被贬广东,也致力于创办学校。

  宋朝庆历年间 (公元1041年至1048年),朝廷颁布诏令,让州县立学,选部属官或布衣宿学之士为教授,并立听讲日限,规定士须在学校习业三百日,方可以应举。广州郡守奉诏,将蕃市附近的一座孔庙改建为州官学,这是州一级的最高学府,也称“广州学宫”。

  宋代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路、州、县三级,广南东路管辖广州,广州管辖当时的南海、番禺、清远、东莞诸县。地方的官办学校只有州县两级,路这一级无学校,只负责督促州、县置学。根据记载,县学生优秀者,可升入州学;州学生优秀者,可升入中央一级的太学;太学毕业,就可以踏入官场。

  广州学宫开办后经过几次搬迁。1096年,州学迁到了番山下,就是今天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市一宫)所在地。学宫的大门对着当时的城墙,有些人认为风水不好,不利于科进。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经略苏简在城墙上开了一个门,起名为“步云门”,后改名“冲霄门”,清代又改为“文明门”,有“平步青云”与“文教昌明”的含义。

  教育兴起、府学兴办,各地学子一到考试季或升学季就云集广州。府学周边(即今学府西街、文德路一带)的房子顿时供不应求,房租应声而涨,还出现了“群租”“短租”等各种名目。

  当时,“包租公”这一行当就已经出现。房东们还学会了打广告——当年俗称“赁贴”,将广告贴在自家待出租房屋的墙上或门前。由于赁贴常被一些无聊的“杂人”撕去,房东们不胜其烦。官方还专门出台规定,禁止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其实,不止附近的居民想赚一笔,连广州府学的管理者也抵挡不住诱惑,做起了房东生意。学校的管理者将用来出租的房子呼做“房廊”,而且正大光明,因为全国的学校都这样做,朝廷也认可这种做法。挣来的钱主要用于学校发展,可以减轻财政负担。

  据记载,当时的广州城里不仅有私宅出租,还有“公租房”出租,官方在官地上修建专门用于出租的房屋。

  如今租房,往往要求助于中介或网络。在古代,学子们要租这些房子,也要经过“中介”。当时的地产经纪俗称“牙人”,也有自己的行会。按照朝廷规定,房东与租客绝不能直接交易,必须由“牙人”在中间作保,督促双方签订合法的契约,并且到官府报备、交上一笔“租赁税”,这交易才算合法。

  如今的学生求学,虽然已经和古时追求致仕的初衷不完全相同,但大家对于“就近入读”的追求却差不多。

  2021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要求持续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突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这个事关全局的重点,逐步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

  当教育资源逐步走向均等化,家长们则有望不再为“就近入读”而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