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张忠德回顾在港抗疫经历:

“希望下次到香港,是看演唱会”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08日        版次:A03    栏目:坚持就是胜利    作者:林清清、宋莉萍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香港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灭灯的一刻,我非常感慨。希望下次再来香港,是来看演唱会、开学术交流会。希望亚博馆作为新冠治疗中心的角色,以后能‘备而不用’。”作为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副组长、内地援港医疗队副领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人称“德叔”),于5月5日结束援港任务返粤休整,6日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今年香港暴发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来自25家广东三甲医院、391名具有丰富抗疫经验的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分批奔赴香港援助抗疫。3月16日,第十二次出征抗疫的张忠德带领300人的大部队赴港。

  尽管此前张忠德已11次辗转内地多地战疫,但香港此波疫情比以往严重得多,且香港的医疗系统与内地不同,中医医师此前从未能进入新冠救治的“红区”查房。“医疗队抵港时,亚博馆的中医参与率还不足3%。”张忠德说,“我们入驻后,首先花了两天时间进行病例分析。后来经充分沟通,扩大了中医药使用范围,大幅减少使用禁忌,修订及完善中医诊疗方案。在港期间,中医药参与率提高至近80%,效果很好。”

  “明天我要出院了,今天还有没有中医过来查房?我想再开点中药。”在亚博馆关舱前一周,H16号床的阿伯问道。与这位阿伯一样,亚博馆内许多高龄患者成为中医“铁粉”。

  “此次治疗中西医深度融合,治疗的病人中最年长的105岁。”张忠德说,“在亚博馆收治的患者中,70岁以上老年人占了85.3%,60岁以上占93.7%,且大多患有基础疾病需长期服药,许多患者甚至生活无法自理。医疗队重点调整对高龄患者的治疗方案,阻断了这些高龄患者向重症或危重症发展,减少了死亡的可能性。内地医疗队成建制接管了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8个区中的6个区,所管辖病床的患者无一例死亡。”

  

  

  援港抗疫 中医经验

  

  中医首次进入香港“红区”

  

  在港期间,张忠德全面负责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他总结,中医治病讲究“对症开方”,援港期间中医抗疫取得六个“突破”——

  突破行医资质:首次取得“荣誉员工”身份,医疗队中医医师进入红区诊疗。最初,香港医管局属下的中医医生是不能进入隔离“红区”,内地援港医疗队来到亚博馆后,香港没有限制内地中医医生进入“红区”。3月11日,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郑丹文作为第一批医疗队中医组组长,成为首位进入亚博馆红区的中医师开展中医诊疗。

  突破队伍组建及工作模式:中西医共同组建队伍,中西医结合,发挥1+1>2的效应。内地医疗队进驻新冠治疗中心(亚博馆)后,安排了74位医生的医生队伍参与临床一线救治工作,其中,中医医师19人、西医医生55人,共同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形成了中西医共同组建队伍治疗模式,促进中西医协同,中医参与率由原来不足3%提高至近80%。

  突破中医药救治方案:扩大中医药使用范围,减少使用禁忌,提升中医治疗率。亚博馆收治的病人群体多为老年患者,原有中医诊疗方案使用受到较大限制。医疗队中医师结合香港的气候、人群特征,快速修订、完善原有方案,扩大中医药使用范围,中医治疗率提升至80%,提高临床疗效。

  突破群体辨证处方: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的诊疗模式。医疗队抵港后积极推动香港中药药事保障体系的完善。4月14日起,对重症倾向的病例、重症病例和特殊病病例实行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的治疗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减少死亡。

  突破中医药无法参与危重症救治:中医重症专家队伍参与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由于受到当地条件限制,中医药在香港抗疫过程中,特别是在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尚无法参与。内地医疗队抵港后,组建了中医重症会诊专家队伍,有序开展工作。4月20日,张忠德带领谢东平、郑丹文、陶兰亭、凌传仁等首次到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伊丽莎白医院的深切治疗部进行新冠肺炎危重症的中医会诊,提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汤剂内服、针灸和中药外治法等中医综合疗法,促进患者呼吸机功能、胃肠功能恢复,尽快脱离呼吸机。该治疗方案得到伊丽莎白医院重症专家的认可。并建议此次会诊病例和诊疗模式,可作为香港中医参与住院病人诊疗的一个范例,指导香港今后中医参与住院病人的诊疗。

  突破香港中医医师不能进入“红区”:医疗队抵港后,4月4日带领香港中医医生历史上首次进入“红区”,参与住院新冠肺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