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声生不息》除了情怀,还能打什么牌?

节目中的普通话歌曲也是“港乐”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16日        版次:A07    栏目:少数派对    作者:吕航

     扫码收听本期《少数派对》

     林子祥

     李克勤

     叶蒨文

     李健

     李玟

  

  本期统筹/音频剪辑 吕航

  本期成员 胡广欣(海带)、艾修煜(小渔)、龚卫锋(二球)、吕航(鲤鱼)

  

  近期,港乐竞唱音乐综艺《声生不息》在芒果TV、湖南卫视、TVB分时段阶梯式热播。节目首播当天收视率即“破三”,一扫今年以来综艺节目的低迷态势,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

  就在《声生不息》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热议话题的同时,针对节目的质疑声音同样也不小。有人说这档节目没有新意,沉迷于炒情怀;有人说普通话歌手的粤语演唱实在“麻麻地”;还有人就“港乐”的概念争执不休……关于这些话题,海带、小渔、二球、鲤鱼聊了聊。

  

  出道即巅峰

  《声生不息》没有摆脱命运的安排

  

  鲤:今年以来低迷了好久的综艺市场最近终于迎来了爆款,湖南卫视跟TVB合办的音乐综艺《声生不息》大家看了没有,有没有被吸引到?

  海:最近关于《声生不息》真的讨论得非常热烈,整个朋友圈都是跟这个节目和跟“港乐”相关的东西。

  球:我是一边洗澡一边听的,那晚我点开网易云,正好发现有第二期节目的歌单,听到林子祥和曾比特唱《单车》的时候,瞬间觉得很不错,特别惊喜。这首歌处理得非常好,在我听过所有版本的《单车》里是最独特、最深情的,正是这首歌让我成为了节目的粉丝。

  海:作为一个从小听香港歌曲或者说粤语歌曲长大的广东人,我从《声生不息》第一期就开始看了。这个节目是《我是歌手》的原班人马创作的,在我看来,《我是歌手》算是国产音乐综艺的天花板,如果《声生不息》还是走竞演路线的话,最好的情况也无非是出现另一个《我是歌手》,所以在节目开播前,我的期待并不高。

  然而实际上,我看了第一期就被惊艳到,曾比特唱的那首《初恋》改编得非常厉害,这首歌的原曲其实是一首日本歌曲,后来被香港女歌手林志美翻唱,现在又由曾比特再次翻唱,对比前两个版本,曾比特版《初恋》的节奏更加朗朗上口,更加特别,更有初恋的味道。

  渔:《声生不息》走红我一点儿都不意外。首先结合大环境来说,今年开年以来电视剧屡有爆款,但是综艺市场没有非常有话题度的作品,观众们对一款有爆款相的综艺可以说期待已久;其次,节目在开播之前早早官宣阵容,参演歌手有林子祥、叶蒨文、李克勤、杨千嬅、李健、李玟、周笔畅、刘惜君等一大批优秀音乐人,一看阵容就知道这档节目一定垮不了。

  《声生不息》采用阶梯上线的播出方式,开播当天中午网播时收获极高的话题度并不意外,但当天傍晚上线卫视时竟然也能取得收视率“破三”的成绩,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要知道,哪怕放在从前观众选择不太多的时候,一档节目收视率“破三”也是非常难的,看来愿意为情怀买单的观众还是有很多。

  球:没错。一般情况下,收视率“破一”说明这个综艺还可以,“破二”就算非常优秀了,“破三”就是绝对的爆款。

  渔:当然,我也精准预言到《声生不息》两期过后,话题度和收视率会缓慢走低。虽说这档节目在歌曲改编方面有些惊喜,但从本质上讲,它仍是一档炒情怀饭的节目,当一档音乐综艺把致敬经典作为主打牌的时候,它的命运只能是“出道即巅峰”。

  鲤:如果要听经典歌曲,为什么不直接去听原唱?

  渔:绝大多数怀旧音乐综艺都会在“致敬经典”与“出新出奇”间找一个微妙平衡:改编力度大了会让怀旧粉失望,改编力度小了又让大家觉得还不如听原唱,可以说是众口难调。

  然而,《声生不息》如果能把怀旧做到极致的话,很可能会跳出怀旧类音乐综艺开播即巅峰的定律。我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为大家打开思路:去年上映的电影《梅艳芳》是做纯粹的怀旧,它把梅艳芳风华绝代的韵味、那个时代香港乐团的风情还原到很高的程度,观众当然也是愿意买单的。这要比《声生不息》现在想突破又抛不开过去的犹豫要好得多。

  

  普通话歌曲也行?

  “港乐”不能简单等同于粤语歌

  

  球:我听了前三期节目的全部曲目,有些歌让我感觉有点迷惑,比如李健,他一会儿唱普通话,一会儿又是粤语,他的粤语发音连我都能听出来不标准。

  海:节目中的普通话歌曲其实是属于“港乐”范畴的,当年有很多普通话和粤语双版本的歌曲出现,比如李健第三期节目中唱的那首《月半弯》,这首歌最开始的版本由日本知名歌手玉置浩二演唱,后来被香港的唱片公司引进并进行新的编曲、填词,香港唱片公司在作粤语词的同时,又做了一个普通话词的版本,李健所唱的就是普通话词的版本。我认为,《声生不息》是想由此展现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和联系。

  球:你提醒了我,“港乐”不能简单等同于粤语歌,两者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

  海:没错!这就是最近在乐迷圈和乐评人圈子里面吵得非常凶的一个点:湖南卫视“港乐”的提法到底对不对?不少人一说“港乐”就会想到香港管弦乐乐团,但又有人会联想到香港流行音乐,这件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太多争论的意义。

  但这次争论也从侧面反映出,如今乐坛对歌曲时代、地域的划分是非常不清晰的,之前的香港歌手是会直接称自己的歌曲叫做“广东歌”的,但是“广东歌”又会在地域上产生一些歧义,因为当年的粤语歌很大程度上是由香港音乐人发扬光大的。

  渔:刚刚说道,《声生不息》想要突出香港和内地的连接,这个现象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点,可惜节目组并没有把它抓住。香港音乐跟内地音乐水乳交融无法割裂,单从歌手角度讲,黎明、王菲这种香港乐坛的天王、天后本就是北京人。如果要突出内地和香港的联系的话,从歌手身上的故事、人生经历入手要更容易出彩些。

  海:在几年前,羊城晚报娱乐新闻部曾做过一次《广东流行文化40年》的回顾专题,当时我采访了很多广东音乐人和香港音乐人,负责任地说一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与香港的流行音乐交流是非常蓬勃的,大家以为的“广东人只是在唱香港流行歌”是一个误区,有很多香港的流行歌是由广东的音乐人作曲、作词,并提供给香港的唱片公司,再由香港的唱片公司进行包装、编曲、选择歌手演唱,最终推出市场一炮而红。

  比如《声生不息》的演唱嘉宾之一李克勤,他当年有一首歌《My Shirley》,这首歌在一开始是由广州音乐人王文光作的曲,后来被香港唱片公司看中,重新编曲后交给李克勤唱,李克勤本人也非常喜欢这首歌;再比如,像《晚秋》《弯弯的月亮》这些经典金曲,都是广东的音乐人创作之后,然后在香港包装在香港唱红。我很期待节目组能在后续的节目中突出当年广东、香港两地在流行音乐交流方面的盛况。

  渔:对,当时内地音乐人的才华是非常闪光的,香港那边又有音乐产业的优势,粤语歌曲的流行离不开双方的强强联合。而且,近几年有很多香港音乐人来内地搞创作并定居大湾区,这说明粤港两地在流行音乐领域的交流和连接从不曾断裂,节目组没有把这一点发掘出来,实在很可惜。

  海:广东音乐人与香港的联系实在是太紧密了,我再补充一个知识点:提起广东流行音乐,或许大家想到的是毛宁、杨钰莹这一类唱普通话歌曲的人。其实在当时的广东,流行音乐有两个发展方向,一边是天南海北的歌手来到广东,广东有一批创作力量跟他们合力做出了一批传唱大江南北的普通话歌曲;另一个方向是广东本地人受到香港文化的影响来唱粤语歌,同时他们又有自己的词曲作品反哺到香港去。这在当时是一个影响非常大的文化现象,但研究的人比较少,这段历史也逐渐湮没在时间长河中。

  渔:但我们也无法苛责节目组,即便是生活在大湾区的人,对这段历史或许也是知之甚少,更遑论湖南卫视的节目制作团队。关于粤语歌的历史是一座有待发掘的富矿,《声生不息》只是开了一个头。

  

  亮点槽点并存

  期待节目嘉宾、选曲方面有突破

  

  鲤:刚刚我们讨论了“港乐”背后的文化现象,节目本身有没有让大家觉得特别满意或者特别不满意的地方?

  海:节目在选曲上的确是花了心思。节目有试图在打捞一些“港乐”遗珠,比如炎明熹第一期唱的《蜚蜚》,这首歌的原版是首韩语歌,香港唱片公司重新编曲、填词后交由当时的香港乐坛人气新人陈僖仪演唱。但随着陈僖仪因为车祸早早离世,这首非常有K歌走红潜力的《蜚蜚》也随之飘散。《声生不息》节目组把它选出来交给炎明熹演唱,让更多人知道了这首歌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渔:我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参演嘉宾都有些放不开,即使是林子祥、叶蒨文这种见过大风大浪的娱乐圈资深人士,在节目里的表现也比较收敛。而李健这种“梗王”更是完全没有施展开来,节目的真人秀部分做得好尴尬。

  球:我的广东籍同学对歌手们的演唱也不是特别满意,在他们看来,首先是这些歌手们的演唱没办法还原出童年记忆中粤语歌的味道;其次是内地歌手的演唱没有很准确地表达感情,或许是因为普通话歌手唱粤语不敢发声,导致整个演唱效果崩塌掉了。

  海:那些非粤语区的歌手努力唱粤语的精神很可嘉,但是粤语的一些咬字、发音对非粤语区的人来说确实是非常难掌握的一件事情,说好已经不容易,更何况还要在粤语歌里表达情感,简直难上加难。

  我发现《声生不息》在嘉宾选择上有很大缺陷,香港的80后中生代歌手直接缺失。陈奕迅这种封神级歌手就不用说了,像Twins、容祖儿、谢霆锋等一整批歌手完全被节目组忽略,非常可惜。不过节目在嘉宾选择方面能看出带新人的想法,曾比特、炎明熹等人的确让人眼前一亮,真的非常争气。

  就比如曾比特,之前在香港也是选秀出身,走的也是那种陈奕迅“K歌之王”的苦情路线。但是在《声生不息》第一期里曾比特把《初恋》改编得非常成功,整个气氛在偏复古的同时又有点电子的感觉。节目挖掘出了曾比特在音乐上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渔:乐坛前辈也老当益壮,依旧能打。这档节目真的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叶蒨文真的好美。她是我最早认识的流行歌手,在我只有四五岁的时候,我妈妈就天天听她的《潇洒走一回》,这也是我人生中会的第一首流行歌。而当叶蒨文出现在《声生不息》的舞台上,我看到幼时迷过的歌手如今依然潇洒、靓丽又风华绝代,就觉得岁月仿佛并非那么残忍,它对某一些人来说还是温柔的、仁慈的。

  球:我爸妈从第一期就开始追《声生不息》,他们是因为叶蒨文、林子祥、李克勤、李玟这些人来的,这都是他们熟悉的旧人,伴随了他们的青春。而我爸妈在看这个节目的时候,又看到了周笔畅、刘惜君、曾比特、炎明熹、毛不易这些人的实力,被他们圈了粉。

  海:我来讲一个槽点。《声生不息》要兼容大部分内地观众的口味,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在 TVB播出,面向香港观众的节目,节目组在选曲口味上的保守是可以预见的。虽然节目组在发掘“港乐”遗珠方面有亮点,但节目中的大部分歌曲确实偏老,这也是不少观众“脱粉”的主要原因。

  我挺期待节目后续会不会有一些选曲上的调整,或许可以更大胆一些,比如说选一些香港近年来比较优秀的唱作人的歌曲,把香港创作方面的新生力量也带到这个舞台上来,比如新生代香港乐队Supper Moment等。

  渔:《我是歌手》与《声生不息》的案例告诉我们,音乐综艺即便只有竞演和怀旧两张牌可以打,但如果能把牌打到极致,还是能有很大的创作空间的。期待在《声生不息》之后,我们能看到更多有趣的音乐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