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生命至上”守护人民健康 改革创新发展医疗事业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21日        版次:A05    栏目:我们的新时代 医疗篇    作者:李春炜、林清清、宋莉萍

    

     陈二辉 受访者供图

     黄志爱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执行策划:孙爱群  刘  云 执行统筹:刘  云  李春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如今,保障人民健康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得到聚集关注,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进一步织牢。

  近年来,广东省坚持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抓手,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强基层、建高地、促医改、保健康成为关键字。

  强基层,着眼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可及。

  建高地,着眼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为牵引,提升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整体实力。

  促医改,深化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全新突破,全面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保健康,把“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管理为中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

  改革创新,不断发展,广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疫情防控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基层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目标正变成现实图景。

  

  人物1 陈二辉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血液科护士长

  践行从医誓言

  感受国家承诺

  

  羊城晚报记者 李春炜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2017年参加广东省第一批柔性援藏工作,2020年参加国家第二批支援湖北中医医疗队,陈二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他说,自己是新时代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见证者。无论天南地北,国家都把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

  

  援藏:感受天翻地覆的变化

  

  陈二辉介绍,2017年7月,他参加了广东省第一批柔性援藏工作,“当时林芝市人民医院需要创建ICU,需要重症方面的护理人员,而我在ICU工作多年,无论是专科能力还是管理能力,都积攒了一定的经验,正好符合要求”,“同时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所以就主动报名了。”

  入藏后,让陈二辉感触比较深的是藏区医疗技术的发展,“随着国家几十年援藏工作的开展,医疗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

  他亲眼见证2017年林芝市人民医院从二甲医院顺利通过评审成为三甲医院,原来没有的技术如今都在这里逐步得到运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可以做介入手术了,肾衰竭的病人可以做血液透析了”。

  他介绍,援藏期间,当地曾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有三名重症烧伤的病人收治到林芝市人民医院的ICU,经过一系列抢救,病人脱离生命危险,但当时医院治疗烧伤的经验较少,“我随后和两名医生通过航空转运,顺利将病人转运到重庆西南医院治疗,最后病人康复”。

  陈二辉说,这次经历让他很受震撼,“航空转运,接力治疗,这些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藏区人民的健康保障发展也步入了新时代。

  

  援汉:感受“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国家意志

  

  如果说援藏感受最大的是“变化”,援汉期间,陈二辉说,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国家意志。

  2020年,面对汹汹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陈二辉和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同事们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请缨逆行出征奔赴武汉,迎难而上,把党旗插在抗疫最前线。

  他回忆,刚开始调到雷神山医院开辟新病区时,病区封顶工作仍在进行。雷神山C6病区主任、人称“邹老爹”的邹旭手一挥,陈二辉和医疗队的同事们就马上开始紧张的工作。从医生办、护士站、配药室到热水器、紫外线灯、遥控器、门锁等设备,分人到位,逐项排查。

  令他感慨的是,不只是医护人员,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一起努力面对;工人、志愿者,甚至安保、清洁……每一个人都在拼搏,尽自己的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

  陈二辉回忆:“那段时间经常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但却感到很充实。”他说,入职培训时就学习到“这里危险,让我来”的叶欣精神,也曾幸运地在抗击非典的先进集体(大德路总院ICU)工作,“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陈二辉说,这是新时代的强音,也正是自己一直以来坚持践行的从医誓言。

  

  人物2 黄志爱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大富村委会村医

  “AI+互联网医疗”

  让村民健康保障有飞跃提升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春炜  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父子两代人都是村医,黄志爱一家是黄屋村村民健康的守护者,也是村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者。他亲眼目睹了依托“AI+互联网医疗”,村民们的健康保障有了飞跃提升。

  

  医疗条件稳步提升

  

  2000年开始当上村医,黄志爱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每天8时开诊,总要接待70到80名病人,“有时候病人多了,停诊的时候天都黑了”。永和镇中心卫生院的条件当时也很简陋。黄志爱说,镇卫生院的设备只有血压计、血糖仪,硬件条件严重不足。

  近年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医疗条件稳步提升。“镇卫生院有了电脑、电视机,还有很多先进设备”。黄志爱说,现在接诊的时候,也会劝一些病人到镇卫生院乃至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居民健康保障有了飞跃提升。”

  

  “智慧公卫”造福百姓

  

  2020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委下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通知,其中广东承接四个项目,清远市人民政府获批唯一医疗专项,由市、县卫健局作为牵头单位,清远市人民医院作为承建单位,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医共体负责落实具体工作,率先探路实施“智慧公卫”,依托“AI+互联网医疗”的建设理念,通过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快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黄志爱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介绍,相比于城市大医院里的医生出诊,对于村医们来说,下乡出诊从来都不是轻松的活。

  在永和镇,黄志爱每次到村子里为村民做健康检查,除了从不离身的医疗箱,还要背着厚厚一大摞本子,每一本诊疗记事本都记录着村民们的健康状况。他说:“每个季度至少要跑一遍,确保能够尽量及时掌握村民们的健康状况。以前手写记录慢、仪器老旧,检查效率就低,2到3天才能跑完一个村子。如今只要半天就能检查完了。”黄志爱和其他村医都配备了一台仪器——公卫一体机。村医可以为村民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检查,所有数据都会同步上传到智医助理系统中,运用更准确、更高效的AI技术有效减轻村医的工作负担,改变了传统的下乡问诊模式。

  未来,村民到清远市、县各级医院看病时,医生只需要把名字等信息输入系统就能快速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将会大大提升诊疗效率。

  

  互联互通提升医疗效率

  

  “村医这个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黄志爱说。

  如今,清远市村、镇、县(区)、市四级紧密型联动式区域医疗移动协同平台,以村医为起点逐级拓展远程医疗业务,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黄志爱说,治病救人、守护村民的健康是他身为医者的初心和使命。这项使命的前景正变得越来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