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海在城中、城在海上,一湾两岸风光无限 张锋锋 摄 |
运载40万吨的铁矿巨轮驶进湛江港 李波 摄 |
湛江市麻章区金牛岛红树林片区,白鹭成群结队穿梭于林中 刘冀城 摄 |
文/林露 吴兴 钟沛 袁增伟 全良波 近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湛江迎来了腾飞崛起的重大机遇。湛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战略机遇期,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四个定位”,扎实做好“四篇文章”,取得了显著成绩。 面向新征程,湛江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意见》精神,用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方法,以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为引领实现动力变革,以加快大园区建设、推进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实现后发赶超,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力争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坚持交通先行 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3月24日,随着HU7043航班平稳起飞,湛江吴川机场正式开始试运行。 作为广东四大地区性枢纽机场之一,湛江吴川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E(仅次于最高等级4F),具备直航欧美的能力。这座万众期待的国际范新机场,甩掉了那些曾贴在湛江身上的“偏”“远”“慢”等沉重标签,带动这座城市在这个春天起飞。 从2012年5月在东海岛正式开工开始,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拉开了湛江现代临港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引领湛江现代产业展翅高飞。过去五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3亿元,是前五年的1.7倍。湛江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完成投资额最大、产业集聚效应最高的时期。 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湛江凭借深水良港的核心优势,加快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霞山港区40万吨级散货码头建成投用,使湛江港成为华南和西南首个具备接卸满载40万吨级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全球最大的客滚轮渡码头徐闻港2020年9月建成开港,琼州海峡海上航程缩短1/3 以上。过去五年湛江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2亿吨,稳居全省前三名。在港口发展的强力带动下,湛江成为全省唯一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城市。 与此同时,湛江加快建设高效互联的铁路网。《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已获批,湛江成为广东第三个全国铁路枢纽城市,正加快构建“五龙入湛”和“县县通高铁”的大交通格局。深湛高铁江湛段2020年7月建成通车,标志着湛江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广湛高铁建设进展顺利,建成通车后将与广州中心城区实现1.5小时互达。 在公路建设方面,汕湛高速、玉湛高速、东雷高速、调顺跨海大桥等一批高快速公路建成通车,湛江大道即将建设通车,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先行段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正在加快形成以湛徐高速、渝湛高速为干线,以东雷高速、乌石支线、调风支线等为支线的半岛鱼骨状、放射状高快速路网。 此外,湛江乘着数字化、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东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市5G基站数量排名粤东西北第一,实现5G网络“镇镇通”、4G网络“村村通”,光纤用户、百兆光纤用户占比位列全省前三。 坚持产业主导 全力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 2月15日,三台桩机齐轰鸣,吹响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开工建设的号角。该项目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也是首套集成氢气和焦炉煤气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直接还原生产线。 从2012年5月在东海岛正式开工开始,宝钢湛江钢铁基地拉开了湛江现代临港产业快速发展的序幕,引领湛江现代产业展翅高飞。过去五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3亿元,是前五年的1.7倍。湛江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完成投资额最大、产业集聚效应最高的时期。 近两年来,湛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居全省第三,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廉江清洁能源四个投资分别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临港产业项目齐聚湛江。在中海油、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今年年初,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成为全市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高效率建设项目的同时,湛江亦不忘高规格建设园区。“十三五”时期,全市产业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76亿元,目前,正重点推进建设63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园区,38平方公里的世界级钢铁产业园区,32平方公里的智能家电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约620平方公里的广东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 在广大农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同样欣欣向荣。湛江在农业产业上摘下多个全省第一——2021年农业总产值达1051.98亿元,居全省第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水产总产值连续20年居全省第一;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21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经过多年深耕细作,湛江农业产业亮点纷呈,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对虾之都”“中国金鲳鱼之都”等美誉,徐闻菠萝成为“超级网红”,“吴川烤鱼”“硇洲鲍鱼”等预制菜品深受全球消费者青睐,2021年全市预制菜总产值近50亿元。目前,湛江正在研究制定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此外,文旅开发也是湛江现代产业发展的重头戏。从全国地级市最长的海岸线、世界两大玛珥湖之一的湖光岩、全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和火山岛,到雷歌雷剧、吴川飘色、遂溪醒狮,拥有丰富文旅资源的湛江,成功上榜全国“十大新兴海岸休闲城市”,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进大文旅开发,全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坚持民生为本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走近绿塘河,人都不敢停下来,太臭了,严重影响到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现在不一样啦,水变清不臭了,空气清新了,还修建了亮丽的碧道,听说政府为此下了很大功夫。”陈女士居住于绿塘河附近,她见证了该河涌的蝶变过程,不禁点赞政府为群众解决了烦心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湛江通过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基本消除了中心城区黑臭水体,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全省前三,接续揽获“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SUC项目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等新名片,一座美丽宜居生态海湾都市正悄然崛起。 五年来,湛江坚持办好每年十件民生实事,累计完成民生类支出2050.91亿元,比前五年提升65.3%,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超过八成。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改善。 美丽宜居生态海湾都市,还需要有高水平的管理。湛江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以现代化理念和绣花功夫建设管理城市,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综合平台,推动“数字+”与城市运营管理深度融合,让城市治理更精细。 再将眼光投至广袤乡村:自2020年全市81680家贫困户、23373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以来,如今湛江正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进入了近年来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环境最美、乡村经济发展最活、农民生活最优时期。 随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全面进驻并顺利开展帮扶工作,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湛江全域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乡村风貌示范带,全市共建设“四小园”4.63万个,1713个行政村中90%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共建成文明村镇1646个、覆盖率达95.7%,农村基层治理和文明创建进一步强化。 此外,湛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先后打赢吴川疫情防控攻坚战、雷州疫情防控攻坚战。全面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平安创建”集中打击清源百日行动、“春风利剑”行动等,2021年警情数为近12年最低,坡头区成功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 奋进故事 湛江东海岛的蝶变之路 滚滚海潮席卷着白色浪花,从遥远的海平面上翻腾而至,冲刷着金黄而绵长的沙滩,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海岸线展示着海岛的壮丽。这个如翩翩蝴蝶停栖在茫茫大海上的岛屿,就是广东第一大岛——湛江东海岛。曾几何时,这里只是一个宁静安逸的边陲“小渔村”,如今已蝶变为拥有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1993年以来,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因地制宜,发展城郊型农业。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无论是种植香蕉、饲养禽畜,还是海水养殖、海洋捕捞、高位池养虾、沉箱养殖鲍鱼,都搞得有声有色。 随着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三个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临港产业项目落地,东海岛走上了现代化、工业化之路。三大巨头产业带动配套产业园区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了以钢铁、石化、造纸、生物医药、机械、电器、海洋高新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中国宝武、中国石化、中海油、广东太古可口可乐、中国诚通、中冶集团等世界500强工业企业接踵而至,东海岛的工业园区高歌猛进,逐渐展露出世界级绿色高端沿海临港产业基地的轮廓。 东海岛工业企业的欣欣向荣,加快了进出岛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东雷高速和玉湛高速东海岛特大桥的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岛内外的联系,既推动了岛内企业“走出去”,又吸引着岛外企业“走进来”。此外,岛内主干道路建设也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了“一环三横四纵”的公路网。 与此同时,湛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宝钢湛江钢铁先后投入节能环保资金超过100亿元,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中科炼化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控制技术,外排废水及有控废气均实现100%达标排放。湛江统筹推进东海岛红树林保护性开发和园区生态治理,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和正在加快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及东海岛6万亩红树林保护区等,为把东海岛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绿色生态低碳园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5月的东海岛,绿意盎然,白鹭在天空成群飞翔,白海豚在近海结伴嬉戏……与旁边静静矗立的厂房、高炉相映成趣。这座云集工业“巨无霸”广东省最大岛屿,正成为一座绿色生态“循环岛”,成为湛江在“双碳”实践上的生动展现。 亲历者说 “红树林之城”彰显湛江绿色发展决心 湛江廉江高桥红树林管理站站长 林广旋 问:您工作以来,见证湛江红树林保护发生了什么变化? 林广旋:1990年,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湛江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管理站设在廉江高桥。1993年我被分配到保护区,成为保护区第一个正式工作人员。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广东湛江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更名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扩大至整个雷州半岛沿海主要红树林,并实行“局站点”三级管理,原设在高桥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则成为其中一个站。 在湛江,红树林保护海岸、守护耕地的作用早已家喻户晓。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湛江地区虾塘养殖兴起,部分群众趁着晚上潮水退下,在海滩涂上围起虾塘进行养殖。如今,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我们大力推进退塘还林,很有成效。去年,高桥保护区核心区内的非法养殖全部完成清退。 问: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红树林系统里的生物多样性是否更加丰富? 林广旋:工作之后,我们跑遍了整个雷州半岛,进行沿海植物调查。雷州半岛潮间带植物共有30多种,红树林植物便有25种。去年,我们发现雷州半岛上生长着近20亩珍稀的小花老鼠簕纯林。原本以为在雷州半岛很难找到这个品种了,却没想到发现了我国大陆珍稀 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最大的野生种群。这对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来说非常珍贵,是一次颠覆性的发现。 就鸟类而言,2005年,红树林里共观测到194种鸟类,目前这个数据已经增加到311种,湛江数量最多的水鸟是红嘴鸥、黑腹滨鹬。 我们不仅负责资源监测、生态保护等工作,也要进行科普宣教。高桥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在红树林资源管护、科研发展和环保宣传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已建立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国家红树林种植攻关基地、中荷红树林合作项目实验基地等,每年接待5万多位访客。 问:湛江正举全市之力打造“红树林之城”,对此您持什么看法? 林广旋:去年年底,听到湛江要打造“红树林之城”的消息后,我非常振奋,也非常支持。湛江红树林面积全国最大,我们完全有底气和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这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对于生态、文化、经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也希望全市人民都积极参与进来。我们对红树林要做到保护、修复、发展,既要恢复、增加红树林面积,不断提高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更好发挥它的生态功能,为老百姓提供更美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依托我们独特而丰富的红树林资源,发展更多可持续的生态项目,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五年掠影 (2017年-2021年)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63亿元,是前五年的1.7倍。 ●累计完成重点交通项目投资810亿元,是前五年的2.4倍;湛江以唯一地级市身份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粤西唯一干线机场湛江吴川机场试运行。湛江港升级为华南地区唯一通航40万吨船舶的世界级深水港口;全球最大的客滚轮渡码头徐闻港建成开港。 ●全市5G基站建成数量在粤东西北排名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全光VR商用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双千兆”建设示范城市。 ●外资外贸年均增长49.6%和11.2%,跻身“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国际友好城市和国际友好交流城市达到18个,数量居粤东西北第一。 ●累计完成民生类支出2050.91亿元,比前五年提升65.3%,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超过八成,湛江上榜“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圆满完成全省最重的脱贫攻坚任务,81680户、23373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