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开好思政课的四个“着力点”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24日        版次:A09    栏目:    作者:刘秦民

  □刘秦民

  

  4月25日,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非常重要,它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各级党委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它摆上重要议程,推动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且必须办得越来越好。

  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到前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考察调研时的谆谆教诲,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对办好思政课、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价值遵循。

  

  根本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办好思政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一直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当前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首先,政治层面。思政课教师通过讲授正确的理论,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事物本质,并明确方向。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明白社会发展规律,掌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系统的知识传授中,相信当代大学生会自觉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办好思政课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让广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同时,使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政治保证。其次,价值层面。目前我国正处在强国建设的加速期,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发展由“大”向“强”的关转期,思政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时更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联系起来,通过思政课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从而为办好思政课提供价值保证。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根本保证的着力点,理直气壮站好台,满满自信讲好课,引导好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让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有力支撑

  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们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持续深化,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持续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这是人间正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因为我国长期坚持这条道路,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从未有过的连续30多年长时期、大跨度的迅猛发展。所以思政课教师要掌握道路自信的理论内容和逻辑体系,以其丰富理论去教育人、说服人。其次,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不仅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焕发出盎然生机,也为我们继续拓展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思政课必须以中国问题为导向,着眼于中国新时代的鲜活实践和新的发展,为思政课内容提供理论自信支撑。再次,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制度自信的根基和最主要的来源。因为有了党的正确领导,才能破除改革发展的重重困难,才能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思政课教师必须在理论上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学会融会贯通,笃信践行,才能让学生真爱、真信、真学。

  

  深厚力量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而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带领人民锻造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维系了五千年而没有隔断的伟大文明,其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是当前思政课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精神财富,是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的深厚力量源泉。在今天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中华文明不被西方霸权主义撼动,就在于我们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故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故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丢了就等于失去了我们的“精神命脉”。思政课教师既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传承于中华优秀文化之中,又要紧密结合新时代的实际,鞭辟入理讲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要把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相结合,要“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去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这将是思政课教师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无比强大的“深厚力量”。

  

  重要基础

  思政课建设的规律和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思政课探索出了一系列规律性的认识和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取得革命胜利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顺利实现本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这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也提上了重要日程,广大思政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其规律,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深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正确运用和发展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对思政课教育规律的认识,从而为办好思政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已成为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自觉追求;思政课高质量建设全面推进,生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均有效提升,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思政课成为广大学生听起来能“解渴”、学起来有“共鸣”、品起来增“回味”的精品课。广大思政课教师通过不断总结和遵循思政课建设的规律,结合新时代新任务进一步深化认识其规律,假以时日,思政课会在守正创新中大展宏图,大有作为。

  (作者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VSZ021)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编号:21YJA71004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