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一项民调综合分析市民生活安全观感变化特点

社会治安满意度首次达到90%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1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郭思琦

     广州市容卫生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图为市民在改造后的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休憩 通讯员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郭思琦  

  

  5月30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了广州市民生活安全观感分析的民调报告。报告根据该中心近年开展的相关民调,从疫情防控、社会治安、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社会保障、消费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市民的生活安全观感变化特点。

  

  疫情防控工作获得肯定

  市容卫生工作评价较好

  

  调查显示,市民对本地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满意度达96%。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主动、及时、高效、权威、全面发布疫情防控最新信息,以“快、严、实”的硬措施打赢了疫情保卫战,获得市民一致的好评。

  自疫情发生以来,市民对市容卫生提出更高要求。从202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市民对“市容卫生”的满意度较2019年上升7个百分点,至70%。由此可见,相关部门加强市容卫生管理、整治工作成效明显,获市民认可。

  

  社会治安评价改善明显

  但交通秩序改善空间大

  

  调查显示,市民对“社会秩序”评价改善明显,满意度较2019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为86%。

  具体来看,这些年广州对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市民普感社会治安环境平安稳定,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评价首次达90%,较2019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

  交通秩序方面,市民满意度不足五成,为46%,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不少市民认为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大量上路,严重扰乱交通秩序。72%的市民反映近年电动车违章乱象更多了,比例较2018年上升17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中心城区市民表示出行安全因电动车受到极大的威胁。2021年民调显示,中心城区中17%的受访市民表示出行安全受到过电动车的威胁,反映出电动车交通事故持高发态势。其中,5%的人明确表示自己遭遇过电动车引发的交通意外并因此受伤;7%的人表示遭遇过类似意外、没受伤;5%的人表示遇到过危险,几乎发生交通意外。

  

  生态环境评价持续改善

  但噪声扰民问题仍突出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与市民切身感受息息相关。从调查数据显示,市民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感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较 2019年上升7个百分点,至75%;而不满意度降至4%。从各城区来看,外围城区市民对“生态环境”评价改善最为明显,满意度较2019年上升了13个百分点,至76%;而中心城区与周边城区的满意度较2019 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分别至77%和71%。

  但相关民调显示,市民对声环境满意度为61%,与“生态环境”评价相比显著落后。不少市民反映,与空气、水环境相比,噪声扰民问题越来越普遍了。追踪民调显示,噪声扰民的老问题越发突出,2011年民调中“施工装修的噪声”等污染老问题的存在比例均不超过七成,而2021年的存在比例均达七成及以上。此外,车辆乱鸣笛、广场舞噪声扰民等新问题的存在比例亦均达七成及以上。对此,受访市民期盼相关部门能以“攻坚”的魄力,坚决整治噪声污染问题。

  

  社会保障评价虽有改善

  但低收入人群评价较低

  

  市民对“社会保障”评价较好,满意度较2019年上升7个百分点至67%,不满意度降至 5%。从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来看,虽然低收入人群的满意度较2019年相比上升了6个百分点,为51%,但近三年来较其他收入人群仍低了15个百分点及以上。

  

  消费安全评价虽有改善

  但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民调显示,市民的消费、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观感有所改善。与2019年相比,“消费安全”的满意度上升了5个百分点,至68%;“个人信息安全”评价显著改善,满意度上升了14个百分点,至38%,不满意度下降了14个百分点,至23%。

  但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让生活更方便的同时,在消费、个人信息等方面也给市民带来了安全隐忧。2021年民调数据显示,近九成的市民认为手机支付使用方便,但认为其使用安全的比例却不到六成。由此,市民反映相关安全问题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同时,市民“个人信息安全”评价较差,满意度仅有38%。从不同学历人群来看,本科及以上人群评价最差,满意度仅为28%,相较于其他学历人群低了10个百分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