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网红”动物不断涌现给街坊带来快乐,不少人却心有疑虑,好在官方给了“定心丸”——

广州动物园不搬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1日        版次:A03    栏目:    作者:李春炜

     小朋友玩转广州动物园(资料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摄

     广州动物园里的长颈鹿 陈秋明 摄

  

  羊城晚报记者 李春炜

  

  近日,因为“齐刘海”狮子“阿杭”,广州动物园再度成为市民网友瞩目的焦点。今年以来,无论是借着冰墩墩旋风火了一把的熊猫“星一”“雅一”,还是内环路上出现的长颈鹿“海朗”,广州动物园不断涌现“网红”,为街坊们带来欢乐。但与此同时,不少街坊也有一个疑问,去年有政协委员建议把广州动物园迁至从化郊区,这事后来怎么样了?羊城晚报记者获悉,这件事已经有了明确的结果:不搬。

  

  风波:去年有广州市政协委员提议“动物园搬迁”

  

  2021年,有广州市政协委员提出,广州动物园作为国内的三大动物园之一,应该寻求改变和突破,改变“保守”的现状,适应现在动物园的建设和游客的需要,因此提议把广州动物园从现在的越秀区搬到从化郊区。

  相关委员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后,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广州动物园使土地级差效益难以发挥,土地的商业价值无形流失。广州动物园占地42公顷,搬至从化郊区能为中心城区腾出一片新的建设空间,有利于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同时,对于公共娱乐设施较为欠缺的从化郊区而言,能为其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为从化区市民提供一个观光、休闲娱乐的综合性场所。

  

  答复:地块商业开发“升值”不可行,不宜搬迁

  

  上述提议一出,迅速引发热议,街坊们各抒己见,不解与不舍占据了主流的声音。

  对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此前答复称,根据《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动物园管理规定>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公园管理工作的意见》有关规定,城市动物园搬迁需充分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专家和公众意见,必要时要举行听证会,确需搬迁的,不能改变动物园原址的公园绿化性质,不能进行商业性开发。

  换言之,广州动物园所属地块不能通过商业开发来实现所谓的提高“价值”。

  其次,搬迁过程存在较高动物损耗风险,将产生巨大资源浪费和资产流失。

  据介绍,广州动物园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达到一定规模和品质。动物的大范围搬迁必然产生大量自然损耗,易因惊吓受伤,易因麻醉药剂损伤,某些群体性社会性动物到达新环境还将引发新一轮抢夺地盘和争夺社会地位的争斗,造成一定伤亡。同时,搬迁将造成园内建筑、设施设备浪费流失,易地重建还需巨额资金投入。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还介绍,动物园迁至郊区将增加市民消费成本,弱化科普宣教功能和公益性。广州动物园具备陆生野生动物和海洋生物相结合的科普资源,加之便利的交通和公益性门票价格,便于青少年儿童参与各类科普活动,与教育部门形成良好的互补,是广州市不可或缺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惠及500多万游客。一旦动物园搬迁至外围城区,随着规模扩大、设施建设投入及动物饲养等运营成本提高,动物园票价面临上涨压力。加之路程远产生相应交通费用,必将增加市民到动物园游玩的消费成本和时间成本,削弱了少年儿童亲近动物、参与科普教育的便利性,将极大降低市民接受生态宣传教育的积极性。

  因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认为广州动物园不宜搬迁。

  

  市民:普遍赞成不搬迁,“它是城市记忆”

  

  近日,在围观狮子“阿杭”的市民游客中,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人。他们均表示,不赞成动物园搬迁,因为广州动物园已经是一个城市记忆,深深烙在几代人的心中,作为公益性公园的动物园和商业开发的动物主题游乐园也没有可比性。

  事实上,提议广州动物园搬出市中心的声音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2009年时,就有人提出把广州动物园搬到白云区的帽峰山,甚至一度传出进入现场考察阶段。

  对此,有市民表示,希望不要再听到广州动物园搬迁的消息了。他们表示,除了动物,广州动物园也有大量绿化,在水泥森林中保有这么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土,非常珍贵,“这比所谓通过商业开发提升地块价值有意义得多”。

  

  加映

  

  动物园的发展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印证。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将越南胡志明主席赠送的亚洲象送到了广州动物园繁衍生息;上世纪80年代,动物园两只大熊猫到访日本福冈,引起日本全国轰动;2014年塞舌尔向广州赠送两只珍稀象龟,落户动物园;园内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设的北门门楼、大象馆、虎山等6处建筑物至今保存完好,被推荐为传统风貌建筑……广州动物园几十年来已深入民心,成为影响几代人的城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