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塑造新时代广东精神 激发新时代广东智慧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1日        版次:A07    栏目:广东省党代会系列评论之七    作者:周云、孟鑫珂

  □周云 孟鑫珂

  

  5月22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代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报告。在报告中,李希书记部署了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关于文化建设,李希书记提出,要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不折不扣的经济强省、大省,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广东的文化建设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经济发展的成就相比,显然还没有做到完全同步,文化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必须在省委领导下,以严肃的态度、紧迫的意识、旺盛的斗志,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力开展文化建设,向文化强省的目标奋进。

  文化强省建设,要立足于价值培育和引领。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文化建设要立足于价值的培育,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文化活动,润物细无声,引导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价值的培育中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让理想信念扎根于人们心中。同时也要着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通过文化建设,汇聚全党全国人民为民族复兴伟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文化强省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强省建设之“强”,不能变成追排名、图虚名,而是要切切实实成为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强省。广东作为经济强省,有着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强大经济基础,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必须在文化建设中予以充分的发挥。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人民为中心,舍得花钱,善于花钱,让老百姓能够充分享受到更多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文化精品,满足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自编自导自演,创造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文化强省建设,要凸显广东精神和广东智慧。地域文化素来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广东有着深厚的岭南文化积淀和革命文化的传统,这是今天进行文化强省建设极为宝贵的资源。岭南文化塑造了广东人民独特的精神品质,开放包容,务实进取,敢为人先;在近代,广东又成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广东精神和广东智慧,在中华民族命运遭遇重大危机的关键时刻,吹响了振兴中华的号角,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走在了前列;在改革开放开启之后,广东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又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助力广东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今天的文化强省建设中,要充分弘扬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与时代结合起来,推陈出新,成为广东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的时代精神力量。在这个基础上,要有更宽广的眼光和更宏伟的格局,面向全国,像我们的祖辈父辈一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奉献广东精神,广东智慧。

  文化强省建设,要坚持开放意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广东的发展都得益于开放意识,以及基于开放意识的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开放和开放意识,就没有广东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开放意识是广东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仍然需要在扩大开放中继续维护、强化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协调好培育主流价值观与维护开放意识、首创精神的关系,既要坚定“四个自信”,洋为中用,警惕、抵御开放过程中涌入的负面思潮,又要保护和弘扬广东文化中特有的开放意识和首创精神。

  (周云,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孟鑫珂,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