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巨轮“心脑血管”的“主刀大夫”们:

钢铁上有“绣花”功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7日        版次:A16    栏目:    作者:

     李秋斌

     陈梓铓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眼前是一片喇叭口状的辽阔海域。大海向远方铺展,一艘艘巨轮停泊在此。广州南沙,绵延五公里长的海岸线,350万平方米的船舶制造基地,一片繁忙。

  高大的塔吊宛如钢铁巨人,转腾挪移在艘艘巨轮之间;一座座工棚内,焊花闪烁,电机轰鸣,制作好的船舶片体堆放在门架上等待总组……这里是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这里有一群能将钢铁变巨轮的好手。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自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靠着一技之长,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业内“神话”。


  “主刀”船舶“心脑血管”

  

  几百米长的厂房两侧,堆叠着成千上万根管道。它们将被运送至轮船各处,宛如血管,串联起大国重器的关键部位。此刻,船舶管工李秋斌正进行三维管的装配和制作。量、锯、焊、装……一道道工序考验着李秋斌的眼手功夫:在一根直直的管子上切割出口子,再插上另一根管子,焊好两根管后,在管口处安装好管端之间的连接零件法兰,一组任务才算告一段落。

  这是记者头一次近距离端详和触摸船舶上的三维管。钢铁管口切割成流畅的弧形,两条管道对接处近乎严丝合缝;法兰像个空心铁饼,有孔眼,被焊在另一端管口处。操作看似容易,但试想,如果角度稍有偏离,一组管道可能看不出问题,当几千组管道拼接到一起,微小误差便会累积成肉眼可见的巨大差池,后果可想而知。

  角度不能错,长度不能错,焊位不能错,过去,三维管装配是业内操作的一大技术难点:人工逐件定位,通过尺子来测算相对位置,不能很好地保证管子与法兰的垂直度和法兰的回焊位;装配精度不高,受工人操作水平影响较大,质量难以保证;装配效率低下,受工人熟练度影响较大,管子制作周期长……李秋斌解决了这个“老大难”问题。他告诉记者,使用校管销技术替代传统的校管方式,就能提高校管效率和保证回焊位的尺寸准确。

  这是李秋斌主持的项目之一。此外,他还解决了焊接弯管的工艺难问题。他所采用的先焊后弯新工艺打破了固有的生产模式,采用专用工装进行直管的装配和焊接,焊接完后再进行弯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焊接质量,也降低了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新工艺实施后,管子装配效率提高2倍,焊接效率提高1.5倍,可采用先焊后弯管子占全船数量33%。

  如果说,管道如同血管,那么发动机便是轮船的心脏。在另一处生产车间,记者得以一窥“钢铁心脏”全貌——

  伫立在风雨棚内的巨大发动机有四层楼那么高,在发动机和螺旋桨之间,连着一条粗壮的轴系。这颗“心脏”将负荷着十几万吨重巨轮的航行,因此,维护好它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总装部机装课八工段一班班长陈梓铓就是安装这颗“心脏”的“主刀医生”。面对几百吨重的主机,他要完成一个极其高难度的操作——将它的位置调整零点几毫米,以确保和轴系以及尾部的发动机保持水平。

  这不是陈梓铓第一次面临这样的考验。早前,广船国际建造的格特兰豪华客滚船采用超长轴系推进,30多米轴系精度要求控制在0.05mm以内,误差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

  “对待这种高精尖的技术活,就如医生对待心脏手术那样的谨小慎微。”陈梓铓这样形容。

  听起来不可置信,陈梓铓却通过技术创新,实实在在用液压顶升调整的方式顶起这百吨重的大家伙,不仅实现了0.05mm的精度误差,更将整体压装时间大大缩短了一半以上,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做工艺创新引领者

  

  李秋斌和陈梓铓,都在广船国际技术班组里摸爬滚打了十余年。他们都从技工院校出发,进入船舶企业,俯下身子,扎下根来,成长为业内可圈可点的技术能手。

  2003年夏天,中考在即,初三的李秋斌还在为冲刺高中作最后的努力。他有一些偏科——数理化成绩近乎满分,文科成绩却惨不忍睹。就在中考前一天,他才决定放弃普高,选择入读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因为对数字的高度敏感,他认定自己学一门专业技术会比读普通高中有更好的前景。

  “读技校,就要在里面做到顶尖。”这是李秋斌哥哥对他的要求。事实上,技工院校内位于头部的那部分学生也颇为“内卷”,而李秋斌是他们中考试次次拿第一的“稳定型选手”。

  放弃普高,选择职业学校的还有陈梓铓。2004年,中考成绩超过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陈梓铓决定“换条路走下”,在他看来,“造船高大上”,自己便进入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开启了和机械制图、力学、CAD画图打交道的日子。

  进入广船国际后,李秋斌成为搭建、制作船舶“全身血管”的主力。他经手造的管子,“一万多条管,差错也就一条”;而负责船舶动力的陈梓铓则自信地告诉记者:“所有的问题到我这里都不是问题。”

  其实,单从两人斩获的各项荣誉便知二者实力——

  李秋斌2009年被评为“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2013年被授予 “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广州市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获“广东省技术能手”称号; 2018年12月获得“广州市优秀技师”称号;2021年1月被评为广州“南沙工匠”……

  陈梓铓2017年获聘“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8年12月获广州市技师协会颁发的“优秀技师”称号,一年后成为“模范技师”;2021年6月,被中共广州市委授予“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9月,被公司授予造船类钳工领域技能带头人……

  每一个初进船舶制造企业的年轻学徒,都少不了吃苦。密闭机舱是他们的主战场,因而他们也常和闷热、孤独做伴。陈梓铓和李秋斌随身都背着一个深绿色的军用水壶,水壶耐摔、耐撞、容量大,里面一次可装1升水,而由于出汗量大,他们一天至少要喝光5升水。

  每一个造船的工匠也要有随时“作战”的水平和魄力。去年5月的一个深夜,在外试航的某船排载空压机进口管忽然爆裂。这4条管道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整个制作过程不亚于一件工艺品的制作,可以说考验在钢铁上“绣花”的功夫。李秋斌和同事临危受命,成立突击队昼夜赶工,仅用了1天时间就把4条管道制作出来,速度和质量无可挑剔。

  参与造船的年轻人很多,优秀技能人才凭什么是他们?陈梓铓和李秋斌说,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承担起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学习设备性能、搞懂背后原理成为他们的必修课,随着对工艺了解的越发深入,两人对船舶建造越发敬畏。如今,这两位年轻的技能人才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成为船舶制造工艺创新引领者。

  

  专业速递

  船舶制造

  

  在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隐藏着一所船舶制造行业的“黄埔军校”——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作为学校开山专业,船舶制造与维修、船舶焊接、船舶管钳80余年来为船舶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技高一筹,是这所学校毕业生一大特质。校长谢合清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每个毕业学生都有6-7个企业岗位可供选择,且学生毕业后进入到华为、广汽、广船、南方电网等102家重点企业的比例占到27%——在全省技工院校中,这个数字仅为8%。去年,造船厂技工学校学生在广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通过率高达92.6%,在全省140余家职业院校中,遥遥领先。

  谢合清说,随着船舶行业的复苏,各大船企订单增长势头迅猛,去年学校招生热度回温,“很快就没宿位了”,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受用人单位欢迎,技工教育已成为投入产出比很高的教育类型。

  

  专业知多D

  

  【代表院校】 广州市造船厂技工学校

  【专业课程】 机械识图、船舶概论、船体识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船舶建造工艺等

  【就业方向】 从事有关造船、修船、钢结构、集装箱、压力容器等安装、焊接工作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薪酬待遇】 6000元/月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