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储户“红码”之事必须严查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15日        版次:A01    栏目:@街谈巷议    作者:阅尽

  □阅尽


  某地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之事近日引发热议。据报道,河北、山东、安徽等多地有储户投诉,原打算去河南某些村镇银行商讨“取款难”问题,却发现健康码变红码,导致要么被隔离,要么无法前行。郑州市12345政务热线称,已接多个来电反映此事,据查是“数据库问题”。河南省卫健委回应称,已向相关部门反映,正调查处理。14日,多名储户表示,他们的健康码已由红码转为绿码。该信息获得郑州相关部门的进一步确认。不过,随后又有储户称,他们的健康码又变成了红码。

  尽管当地回应称是“数据库问题”,但背后真相仍让人疑窦丛生,其中的吊诡不仅困扰着储户,也令公众难以释怀。事件所涉之人,有的在当地从未外出,本地也没发生疫情,自己却无端被赋红码;有的则与家人一同前往,唯独储户红码,而陪伴之人则幸免于“染红”……如果说不是为了限制这些储户出行,实难让人相信。

  健康码作为疫情防控的特殊产物,本用来展现持码者的风险等级,须为疫情防控所专用。国家颁布的《个人健康信息码》的标准和规定,也有相关约束。显然,给个人赋何种码,均需根据当地疫情,科学研判,慎重赋码。虽说因数据浩瀚,或有偶发的机械故障、差错等,然一旦民众有疑问和投诉,均需及时回应和妥处。

  健康码在防控疫情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是我国成功防住一轮又一轮疫情的科学利器。健康码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均不容挑战,不可随意用作限制特定人员流动,否则,不仅会损害健康码的公信力,影响公众对防疫的支持,干扰抗疫大局,也有触犯防疫法规之嫌。

  健康码不是可任意涂抹的画板。无论如何,储户被赋红码之事都应严查。为取信于民,建议由更高层的疾控和纪检部门介入,若确为系统出错,应有可信的调查结论;若是地方权力的妄为和滥用,则须严厉追责,以严明法纪。大疫面前,任何践踏防疫法规的行为,都不容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