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圳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奋力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16日        版次:A04    栏目:牢记嘱托 奋进答卷·深圳    作者:林园、李天军、沈婷婷、李晓旭

    深圳前海欣欣向荣

    深圳莲花山公园邓小平铜像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 李天军 沈婷婷 李晓旭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篇杰作。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深圳,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2018年10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深圳,号召“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10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这里,出席庆祝大会并在潮汕地区考察调研,释放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

  “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每到深圳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深圳领航定位、指明方向。当前,深圳正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奋力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持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续写“春天的故事”。


  现场回访


  前海

  加速崛起成为改革开放高地


  前海,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平台。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前海,要求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前海,高度肯定“前海模式是可行的”;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前海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

  前海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前海模式”,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扩区后的前海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5%,关区进出口总额增长20.28%。

  前海正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到内地创业发展的“第一站”。香港青年陈升是第一批在前海孵化出来的创业者,曾经在2018年作为香港创业青年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他高兴地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现在又开始了“二次创业”,为到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专业的导航、孵化服务。

  前海加速崛起成为改革开放高地,正是深圳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科技企业

  创新人才不断聚集


  深圳南山高新园片区,汇聚了众多在我国各个领域数一数二的科技企业,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就坐落于此。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总书记凝神听介绍,仔细问科研。他指出,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我国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聚集。

  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十年来,光启一直牢记谆谆嘱托,成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至今已经培养出了136名博士后人才,“我们在2021年还启动了‘钱学森计划’,与广东省内知名高等院校定向培养超材料领域博士生,第一届‘钱学森计划’录取的7名博士生已正式报到入学”。

  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并于今年实现了超材料产业化的重大突破。这些成就,与深圳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分不开。十年来,深圳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凭借创新生态链在全国树立了“科技创新城市”的旗帜与标杆,更成为了全球瞩目的“创新之都”。


  莲花山公园

  生态福利不断释放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深情瞻仰邓小平同志铜像,并亲手种下一棵高山榕。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来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

  时任莲花山公园主任的杨义标回忆,2012年的那天正好是周末,公园的游客比较多,现场不封路、不清场,不少市民遇到了平易近人的总书记。现在,总书记种下的高山榕已经郁郁葱葱,长成大树。

  如今的莲花山公园,被誉为深圳的“城市会客厅”和深圳人民的“精神家园”,彰示着这座城市正不断努力释放生态福利。2021年末,深圳共有公园1238个,“千园之城”和“深圳蓝”成为深圳的亮丽名片。2021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AQI优良比率)达96.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双区”建设过程中,如何营造更美好宜居的家园?深圳市提出,要建设“一流的宜居城市”、建设公园城市,实施“山海连城”计划,贯通“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新建改造公园20个、碧道270公里。


  北站社区

  “一社三会”模式构建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了解社区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社区管理等情况。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今天的北站社区,已构建起居民代表议事会、社区专家参事会、党员群众共享会“一社三会”基层治理模式。“居民代表议事会设有议事员15人,每月定期召开,聚焦公共安全、道路交通等事务。”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介绍,比如,针对北站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多的实际,议事会就提出智慧养老,为社区高龄、独居老人配置了智能穿戴设备。

  北站社区专家参事会成员主要来自高校、研究院、媒体、企业等,而党员群众共享会,则鼓励党员群众分享时间、技能、服务等资源。例如,全职妈妈可以到“四点半课堂”当志愿者照看孩子攒积分,万一这位妈妈家里下水道堵了,她就可以用积分兑换清通下水道的服务。

  北站社区此举反映了深圳牢记嘱托、持续加强基层治理成效正不断显现。近年来,深圳探索建成“1+10+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几年时间建成上千个党群服务中心。


  亲历者说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

  释放科学力量 创造更大奇迹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时,作为院长的刘若鹏才29岁。他带领300多位青年科学家主攻超材料等未来尖端核心技术。回顾当年的情况,刘若鹏记忆犹新。他说:“我们牢记嘱托,不忘初心,想方设法突破了超材料产业化应用的重大难题。”

  据介绍,超材料技术是一种可以像软件编程一样直接逆向定制自然界不存在的功能材料、产品系统的颠覆性技术。2012年,超材料技术还在原理样机与核心技术的攻关阶段。经过十余年不懈奋斗,刘若鹏和他的团队使超材料这个原创性前沿科学从神秘的实验室里走向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我们率先完成了从0到1的超材料工业体系构建。”

  刘若鹏表示,今后,他也将继续牢记嘱托,继续加大对于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砥砺奋进,不断释放科学的力量,创造更大的奇迹。

  (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

  一起解决难事 “家”的氛围愈浓


  走进深圳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对社区的寄语不仅印在墙上,更刻印在每个北站人的心上。北站社区党委书记郑阳说,三年多来,北站社区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为推动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北站力量。

  据介绍,今年,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又进行了拓展提升,打造了北站社区党史展览馆、北站社区数字书房,服务面积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不断优化党群阵地布局,打造奋斗者广场、建设党群服务V站、设置共享会服务V站,在党群阵地设置歇脚屋、暖心柜。

  “我们按照总书记要求,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努力把社区工作做到位做到家,让‘旁观者’成为‘参与者’。”郑阳介绍,社区创办《北站社区报》,制定“北站社区议事十条”,举办培训班,提升居民自治能力。

  2022年,北站社区在龙华区率先推出“社区书记茶话会”,定期邀请党员群众代表、共享会志愿者、社区能人等一起喝喝茶、唠唠嗑,一起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事儿。

  “自从总书记来了我们社区,我们对社区党建、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的信心更足了,社区涌现出‘全国自强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张莹莹等奋斗先锋,大家争做‘最美北站人’。”郑阳介绍,北站社区居民自行谱曲作词唱出《北站社区我的家》,社区“爱”的氛围愈烈,“家”的氛围愈浓。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数看发展


  深圳成全省首个GDP超3万亿元城市


  经济总量: 2021年,深圳GDP超过3万亿元,成为全省首个GDP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经济总量全国第三。

  财政实力:2012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08亿元;到2021年,十年时间,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258亿元。

  产业:2021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1万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连续3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2021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深圳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中国专利金奖5项。以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66.4%提升到2021年的76.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到了2021年,达到7.08万元,接近翻一番。

  (整理/羊城晚报记者 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