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开展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开放日”活动

意外写下一个名字 找回失散32年的家

2021年全省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1万人次,帮助900余人成功寻亲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21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符畅、温泽广、莫冠婷、赵果、刘醍轩、李国全

     揭某(右二)与家人团聚 通讯员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符畅 实习生 温泽广

  通讯员 莫冠婷 赵果 刘醍轩 李国全

  

  今年6月19日是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开放日”。当天,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内,又有数位流浪者寻亲成功,在亲人的簇拥下,踏上温暖回家路。

  暖心的救助场景,其实每天都在上演。据统计,2021年,全省各级救助管理机构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1万人次,帮助900余名不明身份的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成功寻亲。

  

  大学生失联半年多,父亲节与家属终相见

  

  19日上午9时刚过,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的大门外,十多位亲属翘首以盼,等待与亲人团圆时刻。

  来自湖北的许先生,这次受许某父亲之托,专程来接侄子许某。“我已经大半年没见到侄子了!”他说,去年10月,大学在读的侄子许某到广州实习,却突然和家人失联。家人一边坚持寻找,同时还报了警,但一直都没有获得许某的信息。

  去年12月18日,许某在珠江西路被公安机关发现,并护送到定点医院诊治。据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工作人员透露,当时许某随身没有任何身份线索,曾向工作人员提供过数个不同的姓名,但均无任何线索。今年1月25日,经联合寻亲合作单位缘梦工作站王曙工作室提供相关线索,找到疑似人的信息,经核实后成功与其亲属取得联系。

  见到许某后,许先生迅速拨打视频电话,让许某与其父亲通话。时隔大半年,再次看见孩子的脸,屏幕那头的父亲脸上写满了喜悦。当天恰逢父亲节,许某父亲说,孩子平安是他最好的节日礼物。许某父亲还表示,接回许某后将尽快安排其复学,让他回归校园。

  

  16年从未放弃寻找,终于换回一家团聚

  

  2005年的一天,彭某将出生才3个月的儿子交给丈夫后,自称去县城看病,从此音讯全无。大女儿侯小姐告诉记者,当时自己才7岁,母亲走失后,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后来搬到县城居住,但老家的房子一直都留着,就是等着母亲有一天回来,还能找到家。

  侯小姐说,母亲出走后那三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父亲每天都会到村口等待母亲回来。只要有空闲,父亲都会骑着自行车外出寻找,并通过多个平台发布寻人启事,一旦有人提供疑似信息,父亲都第一时间到场辨认,可惜每次都失望而归。

  今年4月10日,彭某被海珠区海幢街派出所发现并送往定点医院诊治,一开始,彭某表述不清且无任何身份信息,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经过持续寻亲问话、属地协查等方式,最终为她寻亲成功。

  侯小姐说,当父亲得知母亲的消息后,激动得话都说不清,大舅也是当场嚎啕大哭,外婆更是好几天都睡不着觉。

  16年过去了,在家人的搀扶下,彭某终于坐上了回家的车。

  

  在救助站生活12年,一个名字带来转机

  

  2010年4月3日,揭某被花都区救助管理站救助,疑似智力残疾送往定点医院治疗。由于揭某有沟通障碍,其DNA在全国数据库中也没有比对结果,获救助12年来,一直未能找到家属。

  直到有一天,揭某在救助管理站的文化课堂上,意外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给寻亲带来了转机。

  “她的姓氏比较特殊,结合她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语音特点,我们在全国的揭氏分布地域逐一排查,最终确定了江西。”救助站随后通过今日头条平台在江西当地进行了定向推送,并通过人像识别、姓氏分析、实地考察、DNA比对,最终成功核实确认其身份。

  19日当天,揭某的女儿揭女士和家人从江西开车来到广州。揭女士告诉记者,母亲是1990年在江西老家走失的,当年她还只有4岁,“30多年来,我一直都没有放弃寻找母亲,现在我自己也是一个母亲了,终于能够和我的母亲团聚了。”

  见到母亲时,揭女士冲上去与母亲拥抱,泪流满面,“我已经长这么大了,你还认不认得我啊?”她摘下自己的口罩让母亲辨认,还拿出手机翻阅曾经的老照片,帮助母亲找寻记忆。

  揭某在救助站12年,留下不少相片,花都区救助站社工张瑜琳将这些相片整理成册,作为礼物送给她,“你看这一张是我们郊游的合照,这一张是我们在上文化课。”一张张救助站悉心照料揭某的相片,让揭女士一家人的眼眶又一次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