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梅 州

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切实提升为民办实事成效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01日        版次:A02    栏目: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作者:危健峰

  羊城晚报记者 危健峰

  

  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过程中,苏区梅州进一步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激活红色资源和文化,将红色基因和精神内化为发展动力;同时强化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持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激活红色资源

  涵养内生动力

  

  6月29日,坐落在梅江区三角镇新塘尾村凹子岃的熊锐故居经过修缮后对外开放,被打造成为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中山大学与梅州展陈馆、熊锐生平事迹展陈馆。

  熊锐是中国近代革命烈士、“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建者之一、国立中山大学筹建者之一。“以熊锐故居为载体,将三个馆融合一体,为党员干部和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场所。”梅州市梅江区委常委、副区长林勇军介绍说。

  活化利用革命人物故居、开展党史革命史教育,是梅州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一个举措。作为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梅州拥有丰富的革命遗址资源和厚重的红色文化。根据2020年梅州市革命遗址普查统计,梅州全市列入“广东省红色遗址名录”的有509处,设置了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6个、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31个。

  梅州提出,要发挥光荣的革命传统和深厚红色文化底蕴优势,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精心发掘保护革命遗址和文化古迹,更好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城市文脉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同时,认真落实红色资源保护条例,今年计划抓好30处以上革命遗址保护和修缮工作。

  

  巧用网络平台

  服务民生实事

  

  在梅州梅县区城市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干部正通过“梅县区有声智慧党建平台”进行视听学习。据介绍,该平台是一个集有声作品、主题活动、党建资源和活动大数据等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可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提供可听、可读、可视的海量学习资源,全面加强对党史知识的系统化学习。

  梅州五华县充分发挥县委网信办的监测功能,把网络民生诉求,作为舆情监测的一个重点,安排专人24小时实时监测并广泛收集涉民生领域的舆情。

  “我们监测到一个标题为《五华3岁男童患上白血病,高昂医疗费难住他们!帮帮这个困难家庭吧》的求助舆情后,组织多个单位进行联合调查,核实了群众的实际情况,最终五华县民政局决定给予该群众临时救助10000元,横陂镇政府给予临时救助和人道主义关怀,医疗保障局依法依规落实医疗保障救助。”五华县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这一典型案例。

  在网络空间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认真研判每一宗涉民生领域的舆情,搭建起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网络桥梁,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解决好群众网上求助等“急难愁盼”事项,成为梅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