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充错话费” 充值人权益如何保护是一道多重考题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07日        版次:A07    栏目:来论选登    作者:斯涵涵

  □斯涵涵

  

  不久前,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田潇(化名)通过移动支付平台上的手机充值功能,给自己新办的手机号充了1400元话费,由于对新号码不熟悉,输入时将两个数字输错了位置,最终话费充到了别人的手机号上。田潇跑了多个地方,打了无数个电话后,仍然无果,只好认栽。(7月6日法治日报)

  给手机充值是日常操作,充错话费后选择认栽的人,不在少数。充错话费后,一般是与对方号主进行协商,协商无果找运营商退款或者警察都难以起到作用,向法院提起诉讼,也要付出不菲的诉讼成本,多番比较之后,大多只能自行承担充错的后果。

  有人埋怨运营商等敷衍塞责,其实不然。我国电话号码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机主依法享有的使用权利受法律保护。运营商有义务依法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未经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原则上,在未经充错号机主同意的情况下,无权擅自“撤销”或退回款项。这其实不难理解,倘若有人以“充错”话费为由,随意要求从他人账号内“撤销”或退回款项,机主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

  至于找警察,这种情况不属于治安事件或刑事案件,派出所也只能给对方打电话进行协商。如果对方拒绝,警方多数情况下也难以对其采取强制行动。

  综上不难发现,假若充错话费,后续存在诸多维权难点,令人焦虑不安。但依照民法典等相关规定,被充入话费的一方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得利人亦负有返还的义务。如果充入话费的数额较大、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而被充入话费一方拒不返还的,则有可能构成侵占罪。由此看来,充错话费看似一件小事,实际牵涉到双方机主、运营商、平台以及法规、道德的方方面面。

  破解充错话费之困,还需要各方协作,主动作为。作为第一责任人,人们在给手机充值时,要仔细核对手机号码,尽量避免充错,免得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发现充错时要妥善与对方沟通,尽量减免错号机主对返还现金的抵触情绪,必要时也可发起诉讼,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运营商、充值平台则要提高工作水平,充分履行提醒、警示义务,优化服务体验,还可以尝试通过充值流程设置提示核对环节、帮助双方将充错的话费进行账号间互转等方式,努力降低用户充错话费的风险。

  对于收到错充话费的一方,这个金额一般不大,但却是一道关于法律与道德的考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面对他人因失误给予的意外之财,在面对追讨时,将心比心,还是返还为佳。如若执意拒绝返还,想据为己有,不仅私德有亏,还有可能构成侵占罪,面临诉讼之累。于法于情,实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