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可听音频 |
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日前,广州明确从今年秋季学期起,面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全体“人籍一致”的学生,按小学生不低于每人每年5000元、初中生不低于每人每年6000元的标准实行购买民办学位服务,差额部分由家长缴交。购买学位服务经费纳入财政补助范围。 在学生层面,只要在广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就读学校和学籍信息一致的学生,不论其户籍是否属于广州市,都可以享受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服务。这体现了广州对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孩子的责任与担当,对非户籍人口为广州发展作贡献的肯定以及让他们共享广州发展红利的决心。 学校层面则比较复杂,在压减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比例、“公参民”脱钩的背景下,获得学位补贴这剂“营养液”,是有“窗口期”的。 对于优质民校来说,一年学费大多超过5万元,甚至达到十几万元,即便政府补贴了,负担不起的家庭还是负担不起,并不能扩大生源。 对于普通民校来说,收费较低、主要服务外来工子弟,补贴可能吸引到非户籍生源,让它们在招生空间逐年压缩、失去公办名校加持之时,获得一剂“营养液”。 但“营养液”不是“长期饭票”,因为政府购买民校学位,只是阶段性现象。 政府为何购买学位?广州市教育局表示,由于“二孩”政策后出生的适龄儿童有上学需求,广州将在2023年及2024年迎来入学高峰,每年新增学位约在7万至9万个左右。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多种方式,新增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3.4万个。 显然,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就是“多种方式”之一。然而,高峰之后必然有缓坡,“入学潮”是阶段性、暂时性的现象。政府在学位需求高峰期向民校购买学位,也可以避免大量新建公办学校后需求下降、建设浪费的问题。 因此,对于民校来说,政府补贴购买学位只是出现了一段“窗口期”,民校必须抓紧时间,奋发图强打造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入学潮”退去、政府不再购买学位之后,有长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