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抵押房产搞研发,钱快烧完拿到科技贷,资金链将断时获得资本青睐

“超音速”失速再提速的背后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7月27日        版次:A11    栏目:金融扶持 专精特新 进行时    作者:杭莹、孙晶、许张超

     超音速生产车间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俊峰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杭莹 孙晶 许张超

  图/羊城晚报记者 许张超

  

  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史的大事,对于远在广州番禺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超音速”)创始人张俊峰来说则是一个新的梦想的开始。

  从外资企业的产品销售到高新科技企业的灵魂创始人物,张俊峰曾经抵押房产孤注一掷,曾经站在成功的边缘飘飘然,又因盲目扩张尝到了苦头,但是追逐打造“锂电池行业国际巨头都做不到的产品、给不了的服务”的企业这一梦想,让张俊峰带领的超音速没有停止奔跑的脚步,在这背后则是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等提供的源源助力。

  

  科技贷成为高新企业“救命贷”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AI+机器视觉锂电智能视觉检测设备企业,2015年挂牌新三板,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2010年成立至今,超音速见证了国内新能源行业从荒芜到蓬勃。

  “当时也没想到这个赛道如此有前景,就觉得国际巨头都搞不定,那我来看看能不能解决行业难题。”张俊峰笑着对羊城晚报记者谈起创业初衷。2010年,张俊峰在一家日企做销售,因为锂电视觉检测产品不稳定遭到客户退货后,他萌生了自己试试的想法。

  机器视觉好比人的眼睛,人眼无法准确看清的产品表面瑕疵、尺寸测量,机器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自动检测,确保产品品质。彼时,张俊峰供职的日企已经是行业巨头,但标准化产品难以完美贴合所有工艺,无法满足定制化需求。张俊峰发现了问题所在,开始死磕这一技术。“我们研发团队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攻克技术,可以说是从零开始。”2012年,超音速的锂电视觉软件初步成型。

  技术研发无疑是一场持久的烧钱大战。钱从哪来?在家人的支持下,张俊峰抵押了自己的房产申请贷款,但这笔钱很快就烧完了。2013年,超音速通过了高新企业认证,拿到了政府补贴。但是,资金压力的紧张依旧与日俱增。

  谈及此,张俊峰坐直了身子,有些激动地提到了一个名字:时任建行番禺支行的行长王正刚。“超音速是建设银行的第一批中小企业科技贷客户。我们也是王行长的第一个客户。”张俊峰回忆道,建行了解到公司的资金压力,着重考察了超音速的产品专利数量和研发投入,认可了超音速是一家拥有硬科技的企业。“那会我们已经有近百项专利了。”

  建行的无抵押科技贷,毫无疑问解了超音速的燃眉之急。“后来我还去给王行长做演讲,演讲题目是:选择建设银行,实现心中梦想。”张俊峰大笑起来。资金和技术都到位后,超音速开始了在锂电视觉检测行业的腾飞。

  但飞得越高,就有摔得越快、越狠的风险。超音速和张俊峰也不例外。

  

  高科技企业更要避免盲目扩张

  

  2015年,超音速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广州市企业研究开发机构、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刚上市的机器视觉公司,加上正走红的机器人概念,一时间超音速风头无两。

  回忆起那之后的事情,张俊峰却唏嘘不已。“膨胀了,听不进去别人说话。”

  新三板上市后,张俊峰不再满足于锂电行业,盲目扩张,同时给各行各业的大公司提供视觉检测设备。紧随其后的就是项目无法收尾、核心人员跑路、现金流断裂。“我们自己忘了自己是谁了。”

  超音速主打定制化的机器视觉检测设备,需要根据企业产品需求进行定制。设备需要时间积累,但彼时接了太多来自各行业的五花八门订单后,超音速应接不暇。“做一个最难的没问题,但同时要攻克好多个最难的产品,下场只有一个,就是项目无法收尾,核心人员也顶不住跑路了。”最严重的时候,超音速的负债率一度超90%。庆幸的是,张俊峰的特点是永不放弃。他一边给超音速“瘦身”,一边想办法筹措资金支持。如同轮回一般,这次的“贵人”依旧是国家扶持资金和机构投资。

  超音速最大的依仗就是核心技术。销售出身的张俊峰深谙这一点。在一次与广发证券下属广发纳斯特投资公司(现已独立为纳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会面中,他抓住5分钟的演讲时间向对方一位负责人展示了超音速的硬实力。最后,经过一系列考察和调研,超音速于2016年年初拿到了广发纳斯特1200万元的融资资金。随后,另一家机构跟投了300万元,一共是1500万元资金。“那时超音速的估值是6000万元。”

  张俊峰感慨道,一年前,一家业内颇有名气的融资机构给超音速的估值超1亿元,仅一年时间估值腰斩。“广发纳斯特现在依旧是我们的第二大股东,真的是我的天使,没有它就没有我的今天。”机构融资,加上科技厅的补贴支持,张俊峰将近2000万元资金全部投入到了研发。

  清理了非核心项目,砍断尾巴后,超音速专注于锂电,终于走上了稳中求进的发展路线。年增长率维持在20%-30%,逐步实现锂电行业的全链条覆盖。

  

  扎根赛道才能成为王者

  

  时针拨转到2022年,乘着新能源的东风,超音速在锂电之外,又重新布局到了氢燃料电池、半导体等领域。只不过这次,张俊峰很清楚地知道,聚焦于机器视觉赛道,超音速不是再一次的盲目扩张,而是在成熟节点下的延展。“上次我们做生产型设备,家电、印刷各行业标准不一,工艺复杂。但这次我们虽然也涉足不同行业,但只攻机器视觉监测设备,内里的软件算法基本一致。”12年积累下的技术支撑,才是超音速的立身之本。

  从2010年的市场蛮荒到如今,走上机器视觉检测赛道的公司越来越多,各有特色,行业整体也较为分散。“我们算得上是行业内最专注于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的公司,能够给客户提供综合的检测方案和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张俊峰提到。

  超音速的生产车间规模不大,让人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整排“整装待发”的电池检测设备。超音速业务负责人张立告诉记者,这是比亚迪的电池检测设备订单。“对方要求精度必须达到10μm(微米),这是以往人工无法达到的精确度。除此之外,人工检测带有很大主观性,每个人每一次的判断可能都不一样。现在通过视觉检测设备,数据精确、可溯源,对电池工艺也是一种提升。”

  而在“大家伙”的旁边,车间工人正在进行贴标机的零件组装,这是超音速的一款拳头产品。张俊峰很自豪地表示,“这款贴标机行业精度和稳定度很高,有十几个专利布局。”张立介绍,贴标机的作用是在半导体材料薄膜表面有瑕疵的地方贴上标签进行标记,以便后续工序中进行处理。“现在新能源行业内很多头部企业使用的贴标机都是我们的产品。”

  当前,超音速拥有专利665件,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0多项,总金额超3000万。绝对的技术实力背后,资金依旧是不得不谈的话题。张俊峰称,除了研发资金外,合作的大客户越多,拥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也就更为关键。“我们需要考虑客户押款的问题。”

  但相比过去,张俊峰明显感受到融资环境已经不同了。现在,国家政策、银行对中小企业、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愈发壮大。2021年11月,超音速获得了5000万的B轮融资,7月20日,超音速刚刚举行了1.5亿元的B+轮融资签约。

  这次,除了研发投入和补充流动资金外,他还准备买地,自建厂房。

  

  不求大而全 只求小而美

  

  当记者问到对这一段经历有什么感悟与分享时,张俊峰给了创业者们两点建议。“初创企业一定是深耕细分市场,不求大而全、只求小而美。这是我最大的一点收获。”张俊峰表示,企业要在最不需要钱的时候进行融资,而不能等到资金紧张后再四处求助。

  曾因挂牌新三板而沾沾自喜的张俊峰,如今的目光投向了北交所。北交所定位专精特新企业,与超音速不谋而合。“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平台更好、更大。我们计划今年成为国家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明年实现北交所IPO,2024年转战科创板。”张俊峰笑道,“我从来不买股票,我都是想让别人买我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