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轮椅女孩 逐梦篮球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8月13日        版次:A12    栏目:    作者:符畅

     轮椅篮球队训练强度大,汗珠挂满了林穗玲的脸庞

     左佩烯独自加练罚球

     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内,轮椅篮球队正在进行对抗训练赛。广东省女子轮椅篮球队助理教练兼队长林穗玲(中)带球进攻

     轮椅篮球队在进行抢球训练

     因为对抗激烈,翻车已是家常便饭,队员们都习以为常了

     林穗玲正在为左佩烯演示如何维护保养比赛用的轮椅

     陈琦教练在训练赛结束后做技术总结

     轮椅篮球队在训练馆的无障碍通道进行爬坡训练

     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内,轮椅篮球队正在训练

     林穗玲(左)和左佩烯(右)在进行双杠臂屈伸训练

  

  文/ 羊城晚报记者 符畅

  图/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宋金峪 蔡嘉鸿

  

  运球、转身、突破、刹车、投篮……8月11日,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篮球场上,一场循环对抗赛正在进行。篮球不断撞击地面的“嘭嘭”声、轮椅快速变向发出的摩擦声,与队员之间的呐喊声交织,战况十分激烈。

  这是广东省女子轮椅篮球队日常训练的一个场景。这群女孩,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还不满17岁。她们每年训练时间超过300天,平均每天投篮超过400个。汗水、血泡、老茧,见证着她们“破茧成蝶”的漫长过程。

  

  女孩们从自卑走向自信

  

  和健全人打篮球相比,轮椅篮球这条路更加崎岖艰难。国家女子轮椅篮球队、广东省女子轮椅篮球队主教练陈琦指出,轮椅篮球运动员大多是受伤后“半路出家”的,对篮球知识、技巧的领悟能力参差不齐。

  另一个难点是对轮椅的控制,由于竞赛轮椅没有刹车,启停全凭运动员双手操控,如何将轮椅变成“身体的一部分”,需要经历反复强化,才能达到人、车、球“三合一”驾驭自如的状态。

  长久下来,姑娘们的双手长满了水泡,挑破水泡变成血泡,再磨砺成厚厚的老茧。“这个过程真的很煎熬,挺过来了就好。”国家女子轮椅篮球队、广东省女子轮椅篮球队队长林穗玲说。

  林穗玲出生于1991年,因脊髓灰质炎导致腿部残疾。17岁那年,通过当地残联选拔,林穗玲来到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见到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在球场上追赶、拼抢,她第一反应是“真酷,我也想试试!”

  铆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林穗玲成功通过试训,从一名年轻小将,逐渐成长为主力队员,收获了四个全国冠军、三个国际赛事冠军,更在东京残奥会上带领中国队摘得银牌,并担任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

  林穗玲表示,轮椅篮球不仅给她带来了荣誉,还有心态上的变化。“自信是最重要的,有了自信,做什么都会充满动力。”

  

  以老带新传承体育精神

  

  目前,广东省女子轮椅篮球队共有13名在训队员,其中5名是老运动员。“她们都是国家队主力,我们通过以老带新,将老队员的比赛经验、意识和技术融入日常训练中,带动新队员一起进步。”陈琦说。

  去年,东京残奥会女子轮椅篮球比赛中,以广东队为班底的中国轮椅女篮摘得银牌,创造历史最佳战绩。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上,广东女队获得金牌;广东男队也击败了八连冠的北京队,收获全运会史上第一个冠军。

  前辈们的赫赫战绩,也激励着年轻队员们。“她们打了十几年,都能坚持下来,我想变得和她们一样优秀。”还不满17岁的最小队员左佩烯说。

  12岁那年的一场车祸,左佩烯不幸高位截瘫。“那时,整个人处于黑暗中,非常迷茫。偶尔外出,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心里只想赶快逃离。”她说。

  2020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左佩烯从清远来到广州,开始接触轮椅篮球项目,因为太辛苦,她几次动了想要放弃的念头,是教练、队友的鼓励和开导,让她渐渐明白事理,最终坚持下来。

  两年来,左佩烯越来越感受到,轮椅篮球给自己带来的改变。“身体上,从无法感知大小便,到现在有点感觉;心态上,我整个人都自信、开朗了。”她说。

  陈琦表示,姑娘们正积极备战广东省第九届残运会,以及将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轮椅篮球世界锦标赛国家队的筛选赛,“希望广东队能有更多队员入选国家队,也希望入选队员能有很好的发挥,在世界赛场上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