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如何杜绝“正确的废话”?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11日        版次:A07    栏目:【拒绝流行】    作者:曹林

    

  

  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一个学生问我:老师,请问你有没有写作国际时事评论的经验?如果有的话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么?我想评论这段时间的巴以冲突,但苦于自己笔力不足,修改数次最终作罢,很希望能得到老师在这类评论写作上的指导。

  我是这样回答的:国际评论是需要信息和专业门槛的,需要那种“在地”的知识和信息。评论巴以冲突或俄乌局势,如果缺乏生活和知识的背景信息,只能说一些“对话才有出路”“理性谈判”“反对暴力”“加强沟通”之类的话,没有任何附加值。国内公共事务的评论,当然也是需要门槛的,但因为生活在“国内”,凭常识和日常信息背景,就可以有“点子”,用一些“大而空”的判断掩盖对“具体事实”的无知。国际评论却不能仅靠常识,需要有可形成判断和支撑判断的信息、知识和论据。而医学、体育、法律、经济等等,更是需要专业背景,“日常信息和知识背景”决定了评论的话题域、认知域,决定了在评论时可以调用的论据半径。

  所谓“日常信息和知识背景”,包括平常读什么书、浏览哪些信息、读哪些媒体的新闻、通过何种媒介获得信息、关注哪些领域的话题、朋友圈里有哪些朋友、经常聊哪些话题,等等,这种无意识的生活“背景”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你的致知,也就是知识的再生产。

  评论写作是一种知识生产和输出,从输出的知识含量,可以看出一个人日常的“信息装置范式”。如果一个人平常缺乏系统阅读,读书如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信息获得是碎片化的,没有养成从专业媒体获得信息的信息,依赖朋友圈、营销号和三手四手渠道,对某类话题没有长期持续的关注,焦点跟着舆论热点不断切换,这种猪食化、碎片化的“信息装置范式”,要么无法支撑输出,要么只能输出“正确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