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今 新加坡作家 在报上读及一则趣味新闻。 莎莎带着一岁半的儿子到公园戏耍,不慎遗失了儿子的猫头鹰布偶。她儿子11个月大时,因病而入院,莎莎给他买了这个布偶。它温馨的陪伴助他度过了那个病痛缠身的困难时期,自此之后,他便和这个布偶形影不离。现在,不见了,儿子难以入眠,又哭又闹,夜夜如此。束手无策的莎莎,在脸书上求助,最后,如愿以偿,完璧归赵。儿子抱着这个臭臭的布偶,酣然入眠。 孩子把贴身物品视为拱璧,是因为缠绕其上那股熟悉的气味,曲曲折折地蕴藏着亲人至深的关怀和爱;在他们不懂得以文字来寄托感情之前,这物品,便是他们精神的伊甸园。 我曾在儿子小时犯过一个大错。 他出世后的开头两年,我遥遥地把他送去怡保,由婆母照顾。婆母给他缝制了一个小枕头,枕头的套子是用五彩缤纷的碎布拼凑而成的,他每晚的梦,也因此变得斑斓瑰丽。 两岁后,我接他回来新加坡,给他准备了全新的被褥和枕头,但他却紧抱着那个沾满口水的臭臭小枕头,不肯放手。我等他睡着之后,拿去丢了。次日醒来,他惊天动地的哭声几乎把整栋屋子掀翻了;他一直哭一直哭,把旭日哭成了夕阳。 这事,迄今回想,依然后悔。 父母和孩子,需要双向的尊重;而尊重孩子,就得从珍惜他们的贴身物品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