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研究团队研发出准确性达90%以上的肺结节诊断工具:

肺癌普筛可将死亡率降低63%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16日        版次:A14    栏目:    作者:张华、薛仁政、牛智杰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薛仁政 牛智杰

  

  随着肺部CT检查的普遍应用,临床医生常常难以判断偶然发现的大量微小肺结节是恶性还是良性。这种“不确定”的肺结节,让很多人左右为难:或经受不了肿瘤的压力手术治疗,或在等待观察中延误了治疗。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梁文华教授团队针对CT筛查假阳性率高的“副作用”,首次开发了ctDNA甲基化(检测血浆肺癌特异性甲基化DNA)与影像特征的联合肺癌诊断模型,成功证明不同层面标志物的互补性,并将判断的准确率提高到90%以上,有效降低“不确定”肺结节的过度和延误诊疗。据悉,这一肺癌早诊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获得了大会口头汇报,在国际上发出了肺癌防控的中国之声。

  

  在广州社区的筛查中有重大发现

  

  梁文华教授称,在2017年至2021年,该研究团队开启了一项大规模的低剂量螺旋CT筛查效果的研究,从广州四个社区招募40至74岁没有肺癌病史或没有与肺癌相关的症状的居民,进行一次性低剂量螺旋CT(LDCT)肺癌筛查。

  最终共有11708位居民接受了LDCT筛查,230位居民接受了包括手术在内的侵入性诊断程序。在接受LDCT筛查的人群中,研究团队发现19.2%的显著孤立结节和1.7%经病理证实的肺癌,其中86%的肺癌处于被认为是可治愈的0-I期。和来自同一社区的约11万居民的未筛查人群作为对照发现,LDCT筛查减少了63%的肺癌相关死亡率。

  让人吃惊的是,被检出的肺癌患者只有19.6%和55.6%符合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和中国肺癌筛查标准。梁文华教授称,这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我国的筛查标准,只在50-74岁“高风险人群”中做筛查,将遗漏一半以上肺癌病例。

  梁文华教授表示,本次研究还发现,在非高危人群中I期肺癌的比例更高,因此“普筛策略”(40岁以上人群筛查)在中国人群的筛查价值,可能相比于“高危筛查策略”更为合理,并更有助于发现更多处于可治愈阶段的肺癌。

  

  CT筛查结果假阳性不容忽视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上医生确实会更容易发现更多的肺结节。但值得注意的是, 肺结节不等于肺癌,其中90%以上是良性的,如肺炎、肺结核、陈旧性病灶钙化等。但有一些肺腺癌结节及良性肉芽肿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较相似,且判断结果易受医师主观判断的影响,造成筛查结果的假阳性比例甚至高达60%。

  有无更好的办法对这些肺结节进行准确的诊断?梁文华教授表示,几年前,研究组建立并多中心验证了基于血液的DNA甲基化模型(PulmoSeek)可助力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整合了ctDNA甲基化、临床特征和CT特征,开发了一个组合模型Pulmoseek plus,用于良性和恶性结节分类。

  “在PulmoSeek Plus的临床应用中,可将不确定的肺结节分为低、中、高风险组。通过重新分类,PulmoSeek Plus将减少89%的不必要手术和73%的延迟治疗。”梁文华教授说。

  梁文华教授指出,针对CT筛查假阳性率高的“副作用”,研究团队首次开发了ctDNA甲基化与影像特征的联合肺癌诊断模型,成功证明不同层面标志物的互补性并将肺结节诊断的准确率提高到90%以上,有效降低“不确定”肺结节的过度和延误诊疗。

  

  相关链接

  

  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肺癌筛查标准》中显示,肺癌筛查应在肺癌高风险人群中进行。肺癌高风险人群介于50-74岁,且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吸烟包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2.与条件1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被动吸烟>20年;

  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有职业暴露史≥1年,包括暴露于石棉、氡、 铍、铬、镉、硅、煤烟和煤烟灰;

  5.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注: 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