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互联“透明工厂”界面示意图,工厂管理者可以清晰看到工厂各流程作业的情况 |
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 |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胡泉 吴江 总执行:孙晶 王丹阳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婷 王丹阳 孙晶 实习生 吕志豪 图/羊城晚报记者 李志文 汪海晏 沿着珠江顺流而下到广州城区,一个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狭长江心岛被江水环抱,这里就是琶洲,众多互联网巨头云集于此。进入9月,在三一重工和树根互联的项目地块上,4台“巨无霸”动臂塔吊正在紧张施工,屹立起一道独特壮阔的风景线。 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树根互联也是颇为特别的存在——多数企业深耕的消费互联网连接的是手机和电脑,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而工业互联网要“打交道”的,则是一台台不会说话又千差万别的生产设备。要将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显得愈加碎片化。 树木根系再发达,也连着粗壮的主干;产业数字化的需求再多元,背后也有着同一套发展逻辑和共性技术。对于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个性化需求,树根互联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在服务产业实践中不断积累工业知识等。 目前,树根互联已连续四年获评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装备制造、钢铁冶金、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等数十个工业细分行业的近千家工业企业提供服务,其中包括了健力宝、广汽本田、导远电子、科达制造等多家广东企业。作为广州“软件和信创”领域的链主企业,树根互联逐渐在广东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土壤中扎下深根。 “破壁”:数字化助IT工程师“读懂”制造业 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概念,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智慧工厂。国内互联网企业率先从工业云平台角度切入,工业互联网和制造生产融合成为一大趋势;2016年起,国内产业数字化企业从自身业务出发,孵化布局工业互联网新业务,树根互联便诞生于这一年,开发了以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为核心的根云平台。 “我们预见到,整个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会基于工业互联网去做,但中国缺少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当时还是一个比较冷门的领域。”彼时,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观察到,每家制造企业都会做数字化转型,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通用技术能力进行的重复建设。 对于通用技术,贺东东向记者打了个比方:真正个性化的是上层应用本身,就像手机APP一样,功能千差万别,但有了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由于根云平台支持工业协议超过1100种,普通的IT工程师甚至是业务人员也能够通过“拖、拉、拽”等功能实现数据可视化,或基于平台进行开发,就类似于在安卓和iOS平台上开发手机APP,省去了搭建操作系统的麻烦。 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工业互联网的三大特性。其中,贺东东特别强调了数字化的重要性:“互联网技术读不懂工业生产,读不懂物理化学反应,只能读懂数字。为什么现在互联网技术还没有在工业生产中通用?就是因为缺乏数字化。”把数字模型建立起来,目的就是要让IT工程师等数字技术人才能够“读懂”制造业,同时也把技术和制造业的桥梁架起来,数字化是最核心的环节。 树根互联也与生态伙伴强强联合,共同推动制造业数字化,一些入驻琶洲试验区的互联网企业也在合作之列。树根互联与腾讯云计算围绕基础IaaS和PaaS云服务等展开合作。贺东东相信,随着琶洲的发展,企业间围绕人才、技术等的合作将进一步展开。 “沉淀”:以知识积累化解“碎片化”转型难题 想要让制造企业用上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不仅要降低平台的使用门槛,还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切入点,吸引制造企业如同汽车一样,驶上工业互联网这条“高速公路”。 从应用角度,树根互联选择从后市场服务,也即服务化转型切入。贺东东解释,制造业卖出去的机器设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监控、健康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等,从产品切入更容易。 广州温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空气能烘干机的制造研发的中小企业,产品帮助更多果农生产果干,拓展农产品创收的新路子。然而,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机器的维修保养成为一大难题——对于烘干机而言,整个村可能只有一台,机器坏了之后,维修人员要千里迢迢赶往现场。因此,企业希望能对设备进行联网远程管理,提升远程服务能力。 将门店烘干机设备接入根云平台后,平台对于设备故障可以实现提前预警、预测性维保和远程诊断,降低了全国范围的运维成本与压力。除此之外,此举还撬动了新商业模式,帮助广州温伴建立起烘干机的租赁共享平台,让农民低成本租用成为可能。 产业互联网除了强调互联网的连接作用之外,更强调互联网技术与具体产业的深度融合。根云平台的落地,面临的困难之一也是不同行业高度差异化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在贺东东看来,差异至少有两个层面,即行业间的差异,以及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等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差异。 面对产业数字化存在的个性化、多领域、缺规划等难题,树根互联除了聚焦操作系统共性技术外,还注重工业知识积累。“我们每做一个新项目,就会调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一个数据智能模型沉淀的板块,把这些应用、指标和协议等沉淀下来。”贺东东提到,随着知识积累增多,未来需要个性化开发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少。 “我们还帮助客户培养数字化团队,增强他们的数字化能力;同时依靠生态合作,例如一些做具体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公司没有平台,但对某个行业足够了解,我们也可以寻求与它们合作。”贺东东补充道。 “建链”: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产业链 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入,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对生产协同的需求不断提升,此时就需要专门的平台型企业为生产型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促使生产型企业专注生产核心和关键环节运营。近年来,我国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企业、进园区、进产业集群。 当前,广州深化“定制之都”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化定制、个性化定制、反向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像定制家居和定制珠宝产业集群,定制对产业链上游的依赖会更大,比批量制造的迭代周期更短,因为从设计端就要能制造出来,对产业链管理的需求就更明显了。”贺东东介绍,“很多大型企业已经构建了自己产业链平台,但小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去构建系统,我们就与它们分享共性技术和产业链平台,帮它们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着力培育若干链主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群。2021年,总部位于广州的树根互联入选广州“软件和信创”产业链链主企业,成为广州首家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链主企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产企业打造更加灵活、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 在贺东东看来,树根互联的链主身份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和其他产业链链主一样,要把本行业的生态带动起来;另一方面要为实体经济的产业链服务,推动不同行业的“数字建链”,扮演以技术赋能产业的角色。在当前疫情多点散发的背景下,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字建链”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贺东东坦言,传统供应链的建设是基于订单流进行的,而通过工业互联网,上游零部件生产企业可以共享生产设备的开工情况,下游企业也可以同步销售情况,每天都可以进行灵活调整,把产业链的灵敏度提高一个维度。“工业互联网能把整个产业链串起来,让上下游企业都能像管理企业一样去管理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