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杵养研发的农机设备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通讯员 杨雨虹 杨兰 在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安水村,有一位只有小学学历的“农民发明家”——朱杵养。30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制造农机,获得了200多项国家专利,这些发明也帮助周边的农户提升了耕作效率,节省不少人力物力。 日前,记者来到朱杵养家,只见院子里的一处“小工厂”中,摆放着脱粒机、空气能谷物热泵烘干机、机床、粉碎机等大大小小的农机,屋内桌上一沓厚厚的国家专利证书以及各式各样的奖状,是他30余年农机研究生涯的证明。 今年72岁的朱杵养只有小学学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在家务农的他,对农机情有独钟,希望能发明改造出制作成本低、实用性广的农机,让农事生产变得更轻松。为此,他经常钻研各类农机的功能,摸索农机发明改装方法,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 对于一位农民来说,没人知道他研究这么多农机花费了多少心血,背后又失败了多少次。“最开始的时候肯定有困难的,家里人也不理解,女儿甚至劝我不要再研究了,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失败后我又想办法去把它改进好。”朱杵养说,刚开始是买回来农机后进行改进,逐渐地才开始研究开发另外的产品。 在朱杵养的研发“小工厂”里,记者见到了他最新研制出的空气能谷物热泵烘干机。机器用钢材搭建,高近6米,插上电可以对稻谷进行烘干。 “相比其他高达十几二十米的烘干机,我这台比较小,成本低,且使用简单,只要按下开关就自动运转,还能显示谷物的温度、湿度,烘干后自动停下来。”朱杵养介绍,这台机器节能高效、除湿效果好、无直接碳排放,而且干燥能力是传统干燥机的1.3到1.7倍,大幅提升了稻谷的品质,降低了爆腰率和碎米率。 朱杵养透露,接下来他计划研发一款将农业废弃物制作成农业肥料的机器,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虽然我现在年纪大了,但我还想接着干,以后把这些专利都转让出去,为国家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