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小企业扬“新”帆 专精特新立“潮”头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30日        版次:T11    栏目:    作者:许张超、孙晶

  

  文/羊城晚报记者 许张超 孙晶

  

  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专精特新“小巨人”更是这一群体的“领头羊”。专精特新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施”再到“加速推进”,可谓是“二十年磨一剑”,如今随着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的建立,全国各地已经把扶持、培育、招引“专精特新”企业,助力企业驶入“专精特新”快车道作为当下工作的重点。

  自2019年6月,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以来,剔除第一批复核未通过企业、第二批160家未公示企业,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已累计达到8997家,从第一批的248家到第四批的432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再掀热潮,进一步催发了各地城市生长力。为此,我们力求从广东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金融扶持、政策扶持等方面寻找广东实践中的样本,总结新的经验,为“专精特新”企业在南粤大地开拓创新提供助力。

  

  中小企业迸发“大能量”

  

  作为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在过去十年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同时,国内中小企业具有“56789”典型特征,即中小企业贡献50%以上的税收,创造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0%以上的技术创新,提供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占据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中小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比2012年年末增长2.7倍,每千人企业数量为34.28户,是2012年年末的3.4倍;2021年日均新设企业2.48万户,是2012年的3.6倍。其中,全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户数达到40万户,营业收入逾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7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23.5%、38.7%、37.1%。

  从具体贡献看,国家统计局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与地区的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超过了0.8,省级层面,中小企业数量每增加1%,本省GDP将增长0.12%;中小企业营业收入每增长1%,本省GDP将增长0.14%;从业人员每增长1%,本省GDP将增长0.24%;地级市层面,小微企业数量每增长1000个,本市GDP将增加1.43%。

  同时,中小企业不仅是国内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供应方,还是吸纳和调节就业的“蓄水池”。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国内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的99.8%,吸纳就业占全部企业就业人数达79.4%,拥有资产占77.1%,营业收入占68.2%;工信部则研究发现,地级市层面小微企业数量每增加1000个,本市就业人员将增加0.68%。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已成为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根据羊城晚报记者统计,自2019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开展以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快速提升,剔除第一批复核未通过企业、第二批160家未公示企业,目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累计8997家。

  其中,2019年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入选248家企业,2020年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新认定企业1584家(剔除第二批160家未公示企业),2021年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新增2930家,今年8月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通过企业名单中新认定企业4328家、复核通过企业155家。

  根据工信部数据,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中型企业、小微型企业的占比分别为44%、56%,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合资或外资企业的占比分别为84%、9%、7%。其中,“小巨人”企业从事细分领域时间平均在3年以上,在10年以上的企业多达3000余家,“专业化”趋势更为明显,已成为增强发展活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小巨人”二十年磨一剑

  

  一批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所在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今年1月,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指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5678”的特征,即逾五成企业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逾六成企业属于工业基础领域,逾七成企业深耕行业10年以上,逾八企业成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

  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编制发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从1997年至2011年期间的“摸石过河、探索实践”,到2011年至2019年期间的“总结推动、重视肯定”,再到2019年至今的“指明方向、全面铺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历程可以说是“二十年磨一剑”。

  《报告》针对上述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分析,指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平均时长近16年,其中,约半数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至30%,有235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九成企业至少为一家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

  从营收方面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迅速,截至2021年年底,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全年营收3.7万亿元,同比增长逾30%,增速高于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约11个百分点;全年利润总额逾3800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逾10%,比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高约4个百分点。

  从创新方面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研发投入、专利发明等方面成绩显著。其中,专精特“小巨人”企业共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过一万家,每家企业平均研发强度约为9%,平均研发人员占比约为29%,平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7项,70余家小巨人企业近三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年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从行业分布来看,数量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中9个为制造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并对高端新材料、5G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制造强国重点领域支撑作用明显。

  据《报告》数据,工信部在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同时,还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小配件蕴含着高技术,小企业支撑着大配套,小产业干成了大事业,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上说道。

  

  密“织”行业物联网,助力“小巨人”转型升级

  

  如何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记者注意到,2021年2月,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在“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即重点“小巨人”企业)。

  今年6月,工信部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将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分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梯度,并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推动培育一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十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数量来看,在不剔除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复核未通过企业的情况下,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总和则达到9090家,意味着《办法》中设定的一万家认定目标或在明年提前完成。记者梳理发现,从地域分布来看,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1073家、877家、764家。

  从普通的中小企业,成长到细分领域“小巨人”,需要多方共同浇灌、培育。上述的三个经济大省为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也纷纷出台各类专项支持政策,包括融资支持、人才支撑、精准对接等方面。例如,今年4月以来,广东省工信厅已与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分别开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行动计划。

  此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成为了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来看,深圳新增276家位居全国城市榜单第2,广州新增55家位居城市榜单第19。记者注意到,广州在今年印发《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提出未来三年将每年安排约3亿元“真金白银”推动方案落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孙文凯表示,当前多地纷纷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项政策,聚焦梯度化培育优质企业群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运用资本的力量助力企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将进一步大力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扩量增效,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市场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在不断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2年8月18日,工信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有1862家发生5257起融资事件,发生过融资的企业数量占比约43%;从融资类型看,定向增发最多,一共发生1110起;天使轮发生314起,A轮790起,B轮412起,战略融资485起,IPO上市23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