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以敬畏之心 顺时代之变
行高质量教育之路

——专访广州市为明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礼维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30日        版次:T27    栏目:    作者:王沫依

     广州市为明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礼维

     广州市为明学校校园一角 学校供图

  

  

  文/王沫依 图/梁喻

  

  一个青年的二十岁,风华正茂,一所立志百年的学校,二十载是来路,更是起点。

  作为民办教育高速高质发展的缩影,广州市为明学校初如蹒跚学步的儿童,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二十载岁月沉淀,曾经的儿童已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年,响亮地向世界宣告:为明已来。而在这背后,离不开为明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礼维在教育领域以不断深耕的精神,探求教育的丰富哲思。

  

  回望二十年:一路走来靠的是“敬畏”

  

  2002年,广州市为明学校诞生于珠江之畔,在那时,民办学校刚刚兴起,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成为不少家庭的新选择。如今,经过二十年的积淀,为明已成长为广州民办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回望这二十年,为明以“办高质量的教育,办老百姓喜欢的教育”的初心走得坚实,一路披荆斩棘靠的是什么?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礼维给出了两个字:“敬畏”。

  何谓敬畏?对谁敬畏?这是一道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考题。“敬畏来源于责任感,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以及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制定开展的落脚点都是培养孩子。”王礼维这样说,他用“敬天爱人”来解释:“孩子的进步发展就是我们的天。”

  敬畏体现在学生的培养上,在王礼维看来,孩子的面前有着三条“底线”:人格与尊严、生命与健康、个性与差异。教育之路,首要的是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而面对一个班级四十余名性格迥异的孩子,只用一条既定的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一旦忽视了孩子间的差异,学校极有可能从“培养人才”变成“扼杀人才”之地。王礼维举例道,在同一个班级,老师说一句话,有些同学能够立刻明白,但也有同学需要“想三秒”,这些现象可能仅仅是个性而非能力上的差异,这就要求教育充分关注学生的情况,为需要的学生“多停三秒”。

  敬畏是对学生,也是对家长。“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长把这份希望交在你手上,怎么能没有敬畏感?”但王礼维同时也提到,教育不是把孩子捧在手里,同样地,敬畏也不是把家长视作上帝,他将家长定义为“合作伙伴”,大家的任务都是让孩子去进步,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因此,在招收学生的过程中,王礼维也有着自己的考量:“我们会和家长一对一面谈,寻找志同道合、拥有相同教育理念的家长。”在他看来,只有形成家校合力,才能共同发力,不辜负家长的信任,培养出优秀的为明学子。

  在不久前的教师节,为明发出了“双服务”的承诺: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家长安心工作。在王礼维看来,做到这一承诺并非易事,“这是一个较高的标准,实际上也是对学校管理的促进”,在承诺书上,详细写着对学生和家长的每一项服务内容,并附上了各部门的电话,供家校双方进行监督。“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是一个神圣的殿堂,我对学校也同样充满敬畏。”王礼维这样说。

  

  无问西东:不忘“办高质量教育”的初心

  

  正如前文所提到,“办高质量的教育,办老百姓喜欢的教育”作为初心,在为明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中被不断强化。作为校长,王礼维带领学校,从前期的调查、制定发展规划,再到借力集团、北京与本地专家的资源指导,走出了一条“为明”道路。

  王礼维介绍,近十年来,为明学校以课堂为着力点,发动了三次改革:一是2014年推动的课堂“诊、改、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诊断”“改进”和“比赛”来撬动变革,向旧的理念和方式开炮;第二次是2016年,依托为明集团推动的为明学校业务331模式,彻底扭转了“满堂灌”的局面,给了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第三次是2019年的课堂改革深化,确立了“目标导向式自主学习的为明新课堂”,通过课前的“准”、课中的“活”、课后的“实”三个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十年前,“培养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就作为培养目标,镶嵌在为明大门右侧的高墙上,不仅对老师是一种激励,对学生而言也是鞭策,“我们的教育要在学生心灵深处打上中国烙印、家国情怀,让他们永远涌动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与进取心。”王礼维动情地说。

  因此,为明大力开展了“国学启蒙”教育,组织教师编写了国学读本校本教材,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系统开展“81个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设立了“男孩子日、女孩子日”校园特色节日活动,这项校园特色节日曾经获得海珠区德育创新一等奖,广州市二等奖;开设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五个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通过传统文化入学礼、毕业礼、成人礼等系列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仅守固有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者固非。”在为明,学生不出校门便可享受到优质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学校引进并整合了美国索斯兰特色课程中的经典内容,同时增设了“新三艺”特色课程,即 “思维数学”“科创实验”“学术英语”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全球视野,引导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学习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技能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让孩子更好地融入世界。

  

  眺望未来:大浪淘沙之下的变与不变

  

  去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对民办学校从招生、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未来,民校在校生占比会缩减,在办学规范以及教育质量上有所不足的学校将首先受到冲击。

  大浪淘沙之下,如何应对正在变化的趋势?落实民办教育新政,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开拓者,是顺应时代,变革中寻得的立身之本。王礼维提出,为明将与时俱进,坚持“目标、评价、流程”,三根支柱协同发展,打造“质量为明”;坚守“质量、特色、服务”,三箭齐发协同发展,锻造“品牌为明”。王礼维提到,按照民办学校发展的新要求,积极顺应变化,是为明积极的求变,而不变的将始终是对办高质量教育初心的坚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所好学校的生命是无限的。2022年8月,为明教育创始人林浩发表了题为《为二百年后的中国留下一批好学校》的讲话,指出面对未来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一道努力探索,承担起教育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同时在此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常识,把握规律。这些是对为明办学愿景的最好诠释。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未来的路要怎么走?王礼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五年内,成为广州民办学校规范办学的示范校,在教学上形成质量拐点,向区域品牌名校发展,努力将为明打造成老百姓的首选品牌学校之一。

  回首望,二十载风雨兼程;看今朝,携初心再次出发。廿年深耕,厚积薄发,为明来了,为明早已走来,这条教育之路,只管向前走,无需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