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建设核试验场的“拓荒牛”冯运基:

甘做铺路石 一生永不悔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0月02日        版次:A04    栏目:    作者:王隽杰

  羊城晚报记者 王隽杰

 

  “甘做铺路石,一生永不悔。”今年84岁的冯运基用这句话总结自己献给祖国核试验事业的光辉岁月。在核试验基地奋斗25年,冯运基亲眼见证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总共参与了27次核试验。

  作为最早一批奔赴马兰的广东人,冯运基被称为核试验基地的“拓荒牛”。在“冬天如刀,夏日如烧”的戈壁滩上,他用双手和战友们一道建成了设施完备的核试验基地。25年中,冯运基先后立过4次三等功和获得多次奖励。

  

  “两天两夜不睡是很常见的事”

  

  1958年,冯运基还是驻扎在广东的一支工程兵部队的战士。在部队接到前往新疆罗布泊搞工程建设的调令后,冯运基随之来到了广袤的戈壁滩。

  冯运基和战友们的任务是修建各种用于核试验的工程设施。据冯运基介绍,核试验场区的特种工程建设项目共有150多项。由于不少工程需要在核爆炸的条件下使用,因此多为地下或半地下的密封建筑,工程质量要求高,同时施工难度较大。

  场区工程项目繁多,质量要求极高,而受当时条件所限,基地内缺乏大型施工机械,很多工作要依靠人工完成。“锹、镐、大锤、钢钎是主要的施工工具,抬、挖、拖、拉、推是主要的施工方式。”冯运基回忆说。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冯运基和战友们干起活来,常常不分白天黑夜。在某次施工中,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冯运基一直在现场指挥,两天两夜没合过眼,在完工后走回帐篷的路上,他累倒在戈壁上睡着了。如今提起这些,冯运基十分淡定,“那个时候大家就是一心想完成任务,两天两夜不睡是很常见的事情。”

  在建设马兰军用机场时,冯运基每日起早贪黑连续奋战三年多,同几千名战士一起,修建出一座跑道长3200米、宽50米的机场,为随后的轰-6飞机携带原子弹进行试验提供了有力保证。在机场建成后,冯运基荣立三等功。

  在试验场区建设的诸多建筑中,冯运基印象最深的是一座铁塔。这座铁塔高102米,被用于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冯运基回忆道,由于超过6级风就不能在塔上施工,战友们花了近10个月建设这座铁塔。冯运基组织主持了塔顶爆室部分的安装和塔架的精度核查工作。

  在多年的建设生涯中,这座铁塔也是唯一让冯运基感到具有挑战性的建筑,“当年使用了最高级的仪器测量和检查,经多方检测确保精度达标。这座质量过硬的铁塔,为确保首次原子弹试验的成功起了关键作用。”

  

  “一年中有10个月在场区奋斗”

  

  回忆在戈壁上拓荒的日子,冯运基会不住地咂咂嘴,仿佛当年的滋味还未散去。

  那确实是一段难忘的艰苦岁月。冯运基回忆说,初到马兰时,连平房也见不到几座,大家只能住帐篷。每年四五月份戈壁滩上就开始刮大风,直到八九月份停止,出门工作必须戴上风镜以防风沙迷眼。

  最困难的还是用水,冯运基还记得在试验场区工作时,大家的生活用水都取自一条名为孔雀河的河流,“河水又苦又咸又涩”,冯运基说,这种盐碱水洗衣服都会留下一层盐渍。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冯运基和战友们任劳任怨,按时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在妻子颜凤琴的眼里,冯运基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他们在马兰基地相识并结婚。在颜凤琴的印象中,即便在婚后自己与丈夫也是聚少离多,“每年老冯去北京领完任务,回基地休整不到一星期,就又要全副武装地进入场区。”颜凤琴说,冯运基每年有10个月都在试验场区工作,颜凤琴心疼丈夫,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为国家出力是光荣的事”。

  1972年,冯运基参加了第十四次核试验总结,完成了总结中的工程保障总结部分。如今,这份总结仍存放在国防科工委档案馆里。回望25年的核试验生涯,除了亲眼目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一瞬,这是另一件令他倍感自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