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海湾隧道正式通车 张烈华 摄 |
小公园成为旅游打卡点 汕宣供图 |
“潮起东方”时装秀惊艳全场(资料图) |
文/张晓宜 汕宣 9月28日,被称为“世界级挑战性工程”的汕头海湾隧道正式通车,助推汕头“一湾两岸”城市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10月1日,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正式启用,助力汕头打造区域教育高地……连日来的喜讯捷报,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现了一幅新时代经济特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汕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1+1+9”工作部署中,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抓牢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汕头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部署深圳汕头深度协作的重要机遇,提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大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打造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十年来,汕头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市能级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商贸等不断迈向新高地,粤东明珠闪耀在南海之滨。 产业振兴 奋力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翻开汕头产业蓝图,“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跃然纸上。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绘就发展蓝图,掀起实干热潮。近年来,伴随着技术迭代和市场变迁,汕头与时俱进,积极推动纺织服装和玩具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进程,在“云端”建立全新的特色产业,以传统文化赋能产业发展,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汕头抢抓数字经济机遇,以数字经济赋能特区高质量发展。通过积极打造“粤东数谷”,加快完善光纤网络、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发挥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绿色能源和侨乡优势,打造汇侨联侨绿色算力节点、数字“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今年以来,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等大会接踵而来,让海内外客商的目光再次聚焦汕头产业发展活力和优异成果,为产业发展带来强大的引擎助力。在首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期间,累计实现意向签约和成交金额近90亿元。在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汕头与多家头部企业签约,协议总投资额超315亿元,预计带动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为凝聚发展力量,汕头相继成立了纺织服装产业协会、风能行业协会等,推动行业要素集聚,打造良好的行业生态体系,企业抱团出击,主动融入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的发展大局。 播撒下产业的“种子”,更需优异的营商环境作为“土壤”。9月28日,有“世界级挑战性工程”之称的汕头海湾隧道正式开放通车,内海湾南北两岸市民便捷过海的愿望得以实现。近年来,汕头着力打造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来汕投资创业。 去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汕头还计划每年拿出4亿元实施千亿产业培育、百亿企业培育、数字经济引领、重点项目带动、载体空间拓展等“五大工程”,并出台多项惠企政策,以甘当“店小二”的精神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保证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除此之外,汕头主动深化产学研对接合作,为产业发展注入人才和智力的“养料”。早在2020年,汕头开始实施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拿出2亿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人才引进培养服务力度。从今年1月开始,汕头还举办了近10场产学研“面对面”对接活动,促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高效合作,共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聚智献策。 多措并举下,汕头持续迸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奋力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起到支撑作用。1-8月,“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9.1%,投资增长9.3%,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以“侨”为桥 做好新时代“侨”文章 “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华侨众多的汕头是全国知名的侨乡。从唐宋时期,潮汕地区的纺织品、瓷器开始远销海外,潮人至此迈开了通往世界的脚步,乘坐着红头船漂往全球各个角落。 改革开放以来,心系桑梓的汕头华侨纷纷返乡投资兴业、建设家乡,成为汕头特区建设的坚实力量。近年来,汕头更是坚持以侨文化为依托、以民族情感为纽带,做实做优做强侨乡品牌,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 今年6月26日,汕头成功获得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主办权,凝聚起海内外侨胞和潮汕乡亲关心支持汕头发展的共识合力,也为汕头书写新时代“侨”文章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华侨试验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华侨和文化命名的国家级创新发展平台。近年来,该区以“聚数联侨”为抓手,致力于建设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先行示范区,重点打造跨境数据技术创新平台、跨境金融结算平台、跨境数字产业集聚平台、数据要素交易平台,搭建通侨联侨“数字桥梁”,更好服务海外华侨华人。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数年间,华侨试验区变身为繁华的海滨新城,交通路网日渐完善、重大项目陆续竣工、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华侨试验区的发展建设,为汕头聚侨引侨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平台基础。此外,“侨梦苑”、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国际侨才港等项目的建设,为海外侨商搭建起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为广大华侨青年人才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新机遇。 9月28日上午,陈慈黉故居侨批文化展区正式对外开放,这也是陈慈黉故居的第一个侨文化项目,游客可在展览区通过图文、实物、音像等方式来了解侨批文化。 以侨文化为纽带联侨聚侨,是汕头做好“侨”文章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侨批更是传承侨文化、联结海外华侨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汕头积极推进侨批记忆工程,侨批文物馆布设“麦保尔收藏侨批档案”精品展,建立侨批专家资源库,推进侨批档案保护,目前汕头市档案馆馆藏侨批档案实体逾8万件。 汕头拥有丰富多彩、耀眼夺目的潮汕传统文化,潮剧、英歌舞等非遗文化更寄托着华侨的思乡情怀。近年来,汕头市加强保护修缮传统建筑,焕然一新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小公园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除此之外,汕头市还注重活化利用潮汕非遗文化,打造了占地7300平方米的非遗集聚区,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气息,推动潮汕文化远播海内外,增强了潮汕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在平台建设方面,汕头着力搭建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街、一馆、十村”的多维立体侨文化空间,首批10个“最美侨村”成为汕头又一批亮丽“侨”名片:在东里镇樟林古港,仿真红头船重现潮人远渡重洋的激情岁月;在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大片菊花田吸引着游客前来打卡;在峡山街道大宅村,“侨”元素历史建筑为华侨留住了美好记忆……在各个侨村内,汕头持续推动“寻根之旅”“出花园”体验等文化交流品牌活动,组织多部门多次在侨村联合主办文化艺术活动和惠侨活动。 除此之外,汕头积极推动“海联文化驿站”、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服务中心、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等项目的建设,让这些日益完善的对外文化传播交流平台,成为华侨华人了解潮汕文化的新窗口,成为汕头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新桥梁。 保育活化 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期间,汕头人气持续高涨,修缮一新的汕头小公园迎来一批批游客,感受潮汕传统文化魅力,品味潮汕特色美食,“网红”旅游城市正在逐步走向“长红”。 近年来,汕头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育活化,制定并出台了《汕头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方案》,采用“分片实施、重点示范”策略,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小公园开埠区的保护修缮,以历史文化传承为导向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活化利用非遗文化,科学布局一批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群众称赞的“城市文化会客厅”,探索以地方特色文化推动产业发展新路子。 如今,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亮丽如新,百货大楼重现昔日光彩,成片骑楼群更是蔚为壮观。2021年7月,“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历史文化街区”和“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西堤历史文化街区”被评定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兼具古朴感与时代感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汕头还积极丰富区域内的文化体验形式,培育一批沉浸式体验打卡点和品牌节庆活动,规划建设美食聚集区,致力于打造文化活力街区。 在镇邦路“美食一条街”,汇聚了粽球、粿品、蚝烙等潮汕特色美食,让汕头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天堂”,越来越多的游客寻味前来,修缮一新的街区烟火气满满。汕头注重以特色美食激活旅游产业发展,通过积极探索“美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吃、住、玩、购全产业链条。 在另一个城市文化地标——被誉为“潮汕人文化后花园”“潮汕文化综合体”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内,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潮汕华侨博物馆、汕头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汕头市美术馆等汇聚了潮汕文化精髓。 而随着数字经济建设进程加快,汕头近年来还不断创新尝试非遗数字化,推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潮博中心内的全息投影装置、试穿戴戏服系统、数字虚拟体验馆等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体验,非遗藏品数字化、非遗项目数据库等建设,也展开了对非遗产业数据可视化传播的新研究。 此外,汕头在近年来,大力推动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质升级,深入挖掘南粤“左联”、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红色文化,重点推进一批重要遗址的保育活化,串珠成链打造红色革命遗址精品路线;建立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深度保育红色革命遗址,重点组织实施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物、陈慈黉故居等华侨文物,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等开埠文物,西塘等海丝史迹的修缮保护工程。 数看发展 ●2021年,汕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29.87亿元,经济总量是2011年的2.1倍(按不变价计算),十年来年均增长7.5%。2021年,汕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9.85亿元,十年来年均增长8.8%。 ●2021年,汕头规模以上“三新两特一大”工业产业的企业数134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比重达到70.0%;实现产值2311.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9.2%,同比增长7.6%。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01元,2015-2021年年均名义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19元,2015-2021年年均名义增长9.3%。 ●十年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汕头境内高速公路从1条增加到6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70公里增加到227公里。2018年底,动车开进汕头市区,汕汕高铁加快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汕头外贸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从2012年的555.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53.4亿元,增长35.6%,十年间年均增长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