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主任医师师永霞代表——

与病毒正面交锋
守卫国门卫生安全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0月17日        版次:A08    栏目:党代表在基层    作者:郭思琦

     师永霞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效应 关悦 摄

     师永霞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郭思琦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主任医师师永霞,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北京参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铿锵有力。在现场聆听报告令我倍感自豪,精神振奋,信心满怀。”师永霞表示,“我将切实履行好党代表的职责,把此次大会的精神带回到基层。”

  

  与病毒正面交锋

  

  2006年,师永霞从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出站,开始与口岸公共卫生防疫工作结缘。16年间,她无数次与病毒正面交锋,参与了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多起新型、突发输入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逐渐成长为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师永霞毅然退掉了回河南老家的高铁票,回到实验室直面未知的病毒。“与病毒较量,首先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逮’住病毒。我是一名海关技术人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带头科研攻关。”师永霞说。

  那年除夕,送达实验室的病例样本特别多。由于实验室人员紧张,上完白班的师永霞和同事们吃了一顿简单的泡面“年夜饭”后,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开始新一轮的样本检测。疫情早期,新冠病毒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新冠核酸检测的自动化装备比较短缺,核酸检测试剂仍不成熟,所有的实验操作基本都靠手动完成,对人员的操作要求极高。师永霞和同事便“铆”在实验室里,进行样本处理、核酸提取、上机扩增、结果判断……力求每个环节都精准科学。在每一轮检测的间隙,她和同事们都会开一次短小的总结会,对检测步骤和操作细节进行复盘,不断提高检测速度和精准度。为了送检样本能随到随检,师永霞与同事们几乎每天连轴转。

  “能够把个人理想、专业所长融入党和国家的发展中,我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师永霞表示,能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贡献一份力量,自己感到很光荣。

  

  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在承担大量核酸检测任务的同时,师永霞与同事们还不断寻找解锁病毒的突破口——分离病毒毒株。2020年2月初的一天晚上,经过反复试验、多次比对,当电子显微镜屏幕中如同毛玻璃般规律排列的细胞壁出现细微的变化——呈现疙疙瘩瘩的样子时,师永霞知道,一株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被成功分离。

  这次毒株的成功分离,为筛选治疗药物和科研机构研制疫苗提供了宝贵的种子资源,为国家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信息。随后,师永霞又带领团队建立新冠病毒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自主完成输入性新冠病例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变异分析工作,为国内疫情溯源提供技术支撑。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面对口岸生物安全屏障不足的问题,师永霞积极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记得2020年3月末,广东多地气温已接近30摄氏度,湿热气候给口岸一线穿着厚厚防护服的采样人员带来‘烤’验。”师永霞提出,如果有一个方便运输、占地面积小的可移动实验室,就可以改善采样工作环境并解决口岸生物安全屏障不足的问题。

  那段时间,师永霞和同事不眠不休,白天前往口岸一线调研、收集需求,晚上加班加点讨论。经过十余次修改完善,师永霞带领团队研发了集流调、采样、检测、隔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内第一代口岸移动式生物安全方舱。

  2020年5月7日,该生物安全方舱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投入应用,截至目前已在口岸为超过12万入境旅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采样环境。之后师永霞还带领团队不断对生物安全方舱改进升级,新一代方舱陆续在多个口岸广泛运用。

  由于在抗击疫情中的突出表现,2020年7月,师永霞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020年9月,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2022年6月,获海关总署记大功。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后,师永霞深感责任重大:“前方是国门,后方是人民。作为一名海关人,我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效转化为守护国门安全工作的实效,做好输入性突发传染病研究和‘多病共防’工作,以工作成绩回应人民的要求和期盼。”师永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