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东莞:

创新人才工作方式 多措并举引才来莞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0月20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李洪宝

     站在“双万”发展新起点,东莞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王俊伟 摄

  

  文/李洪宝

  

  一座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人。东莞作为一座外来人口汇集的城市,2021年常住人口已经突破千万大关,地区生产总值也已经迈上万亿台阶,成功晋级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站在“双万”发展新起点,东莞市打出了“是人才,进莞来”的引才口号,多措并举吸引更多人才来莞就业创业,为东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人才动能。

  

  人口结构完善

  人才储量充足

  

  近年来,东莞城市品质加快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东莞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人口结构和人才质量日趋完善。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东莞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72875人,占13.12%;15-59岁人口为8521125人,占81.41%。60岁以下人口占比94.53%,仅次于深圳,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东莞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东莞市人才总量达到283万人,人才占比由2015年的17.6%提高至24.6%。在高层次人才方面,东莞市共有20万人,比5年前翻了一番,其中高端人才1187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数量连续十年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东莞被誉为“世界工厂”。基于自身产业发展基础,东莞市十分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技能人才之都”升级行动计划,3年来共计培训了164万名产业工人,使制造业的人才占东莞市人才总量的比重超过40%。“市场化导向,国际化标准,工厂化教学”的“三化”培育模式致力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具备多元化资质的高技能人才,被评为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

  人才来到东莞,需要充足的空间去施展他们的才华。在人才平台建设方面,东莞市目前共有各类人才平台1523个,包括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博士后工作平台134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108个,通过平台机构集聚基础研究人才近万人。

  

  做好顶层设计

  吸引人才新招频出

  

  东莞市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离不开东莞市各级各部门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在人才工作方面,东莞始终坚持向前一步、走在前列。东莞人才工作致力于总体布局,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密集出台完善了一大批人才政策,构建起了“1+1+28”人才工作政策体系。

  具体来说,两个“1”是指《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和《东莞市新一轮“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两份人才工作纲领性文件。“28”是指涉及人才引育、人才平台建设、人才体制机制和人才生态等28个配套政策,以解决人才来莞的后顾之忧。

  为了加强人才工作责任落实,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实施“百舸计划”推动人才工作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2022年以“夯实基础 争先创优”为主题,打造一批人才工作示范点。2023年以“创新特色 铸造品牌”为主题,打造一批镇街、园区人才工作示范品牌。2024年以“打造精品 示范引领”为主题,打造一批示范镇街(园区)。

  政策有了,如何把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出具体实效?这考验着东莞市人才工作的执行力。为此,东莞市颁布了《东莞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实施办法》,对东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11个重点成员单位、17个其他成员单位,32个镇街和2个园区四类别共62个镇街、单位进行考核,把更多精力放在压实基层主体责任上,确保人才工作部署落实落地。

  除了做好顶层设计,东莞市在招揽和留住人才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形式和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人才工作新路径。

  9月28日,东莞市举行了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人才示范点专场)发行仪式,成功推出全国首支以“人才”为主题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搭建起技术转化与金融资本合作之桥,实现无形“知产”向有形资产转化。

  据介绍,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东莞坚持以打造人才示范点为突破,全力推动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本次推出的全国首支以“人才”为主题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为14家莞企低成本融资1.93亿元,给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在出席该活动时表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是东莞人才工作的一次创新,有利于推动东莞人才工作更好发展,东莞将始终竭尽所能为广大人才提供满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