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天冷穿得少,更容易长肥肉?

——胖瘦的根本还要看能量的供应与消耗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0月28日        版次:A09    栏目:    作者:张宇

     图/视觉中国

  

  □张宇

  

  天气转凉,秋衣秋裤都安排起来了,可就是有一群人即便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为了避免臃肿的体态,也要“轻装上阵”。有很多爱美女士,尽管是在气温降到零下的冬日里,也不忘穿上短裙、丝袜。

  网上有一些传言,说“低温会导致脂肪囤积,穿得越少越容易变胖”,甚至说“越是在大冷天把腿露在外面,腿就越会长肉、变粗”。这可把广大“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时尚人士们给吓倒了。

  莫慌莫慌,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论调。

  

  低温环境里,脂肪燃烧会更快

  

  低温环境会刺激身体代谢率增高,也包含脂肪代谢。为了抵御皮肤温度的丢失,身体会加速新陈代谢率,提升能量供应,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燃烧糖分,释放更多的能量。

  当然,在长期处于寒冷状态下,且能量供应充足时确实会促进脂肪合成。但是,这并不代表分解速度就会下降,当身体运动量较大,或者需要大量脂肪,而糖类分解供能无法满足需求时,脂肪同样会分解供能,被称为“脂肪动员”。所以说,冬季寒冷状态下脂肪代谢未必会减慢。

  

  脂肪长在哪里跟冷热无关,要看运动量

  

  脂肪在人体内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最易沉积脂肪的地方,多是活动量最少的地方,比如男性肚子最易养成“啤酒肚”,而女性的臀部和胸部则容易沉积更多脂肪。

  当然,还有一个地方脂肪沉积更隐匿,那就是内脏脂肪,比如肝和肠系膜的脂肪量相对更多。如果按照谣言所说的“脂肪很智能,哪里冷去哪里”,难道只有我们的大肚腩怕冷吗?别忘了,它往往是被包裹得最严实的部位。再说了,身体上最怕冷的部位其实当属关节,可你见过谁的膝盖上全是“肥肉”?

  

  决定胖瘦的根本,是能量的供应与消耗

  

  人体并不会完全根据外界环境来调节皮下脂肪厚度。

  虽说生活在寒带的人普遍比生活在热带的人要胖,这也确实是在自然进化过程中,身体自我保护意识造就的结果。但是,决定皮下脂肪厚度的根本因素还是能量供应和消耗的比例,也就是说,当摄入大于消耗时,脂肪就会增多,反之则会减少。

  当然,环境温度确实会影响体内能量代谢,但它只是众多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如果冬季咱们没事就吃吃吃,而且还不运动,那无论你穿多穿少,同样都会胖起来。但是,如果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并不会因为气温而影响身材。

  更重要的是,任何人都不会长期处于寒冷状态下,尤其是现如今,短暂的户外低温并不会对身体脂肪分布产生实质性影响。

  

  风度美好,别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尽管天冷衣单并不会让我们长出大胖腿,但确实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有些人说年轻人火力旺,足够抵御严寒,其实那也只是依靠高代谢率而已,这种高代谢率状态也会存在健康风险。

  而且,寒冷确实是会对身体尤其是骨关节产生刺激,引起不适,如果不注意腿和脚的保暖,还会增加泌尿系统疾病发生的风险。

  有些年轻人喜欢衣服穿得单薄,却在膝盖和腹部使用暖宝宝来取暖,希望借此消减寒冷带来的刺激。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暖宝宝之类的取暖物品的使用方法,而且不要过分依赖。过长时间的高温接触或低温接触,都会对皮肤产生影响,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烫伤或冻伤,还会使皮肤变得干燥、瘙痒,导致皮肤过敏,诱发皮炎,一旦中招,得不偿失。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它具有丰富多样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热情的六七月份我们穿过了飘逸的衣裙,到了寒冬体验一下温暖棉衣的呵护包裹,也未尝不是一件人生幸事。冬季保暖很重要,合体应季的穿着,同样是一道靓丽风景。

  

  (来源 科学辟谣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