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放下毒鸡汤
“救救孩子吧”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1月19日        版次:A05    栏目:一周漫评    作者:谢杨柳

  当代人初识鲁迅,大抵都缘于《朝花夕拾》。百草园里的虫鸣,三味书屋里的书声,都曾点缀、丰富过我们的童年。但若成年后重读,你或许更能体会鲁迅的良苦用心——无论是对《山海经》的痴迷,还是对《二十四孝图》的恐惧;无论是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还是对父亲的不解……其实都在阐述教育的主题。

  如何“树人”,正是鲁迅一生的追问与求索。但如今这一问题,似乎变得更加“魔幻”、更为难解了。

  近日,一款名为“清华妈妈语录”的商品风行电商平台。在这些相框或墙纸形式的商品上,写满了看似能量满满、实则毒气冲冲的鸡汤文,比如“妈妈为什么逼你学习?是为了你将来点餐时可以不看价格”……这类粗劣的营销手段本不值一哂,然而那么多家长趋之若鹜,就不得不引起我们警惕了。

  望子成龙,人心皆然。“成龙”的方法千差万别,“成龙”的目的却终归于一——让孩子成长为幸福的人。有人认为,“清华妈妈语录”体现了“功利主义教育观”,其实是一种误解。功利主义哲学的原意是,鼓励人生追求幸福的最大化。“清华妈妈语录”恰恰是功利主义哲学的庸俗化——把幸福完全等同于金钱。

  以幸福为旨归的功利主义教育,未必会有大错;但以金钱为主导的消费主义教育,一定会出问题。不可否认,“清华妈妈语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孩子产生激励作用,但其力量的源泉并非心灵中的爱与善,而是人性里的贪与欲。我们很难想象,以贪欲为主导的人生会拥有什么内在的幸福。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朝花夕拾》中得到印证。

  时隔数十年,鲁迅仍然对一件事念念不忘——保姆阿长曾不辞艰辛,请假为他购买插图版《山海经》。写到这里,他一改冷峻的文字风格,毫不掩盖内心的感情。他日后的美术才能,恐怕便与这段童年回忆相关。而我们也从中可知,用爱与善从孩子身上激发出的力量,远比任何鸡汤文都更有效、更持久、更健康。

  话说回来,如果说“清华妈妈语录”尚在理解范围,那么“幼儿园教成人口水歌”就真的难以直视了。

  近日,西安一幼儿园被曝让孩子们学唱网络流行曲《黑桃A》,一时引起众多网友极度不适。“长长的腿一尺八的腰围,此刻的我只想亲吻你的嘴”“你是我的宝贝,想你的滋味隐隐作祟”……这类歌词,别说与儿歌应有的真善美格格不入,即使在成人娱乐场所播放,也不免令正常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在网络讨论中,有人以“孩子听不懂歌词”为据,辩称不必对此大惊小怪。但问题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当代儿童,真的听不懂歌词意思吗?有此想法者,多半是对成人的身份过于傲慢、对孩子的世界过于无知。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已经对此问题给出了答案。我们一定还记得,三味书屋中师生一起背书的情景——只见先生摇头晃脑,大声朗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这是一篇歌颂李克用“置酒三垂冈”的辞赋,全文酣畅淋漓、气魄宏大。听到老师的动情朗诵,鲁迅也明白了“这是极好的文章”。

  对于一首歌曲、一支舞蹈,抑或一篇文章、一部电影,孩子或许难以从表达上完全理解,或许无法从审美上判断好坏,但他们显然具备与之共情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作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审美方向,而且会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念。从小是听低俗歌曲还是听高雅音乐,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绝不可能无关紧要。

  总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我们应改变的观念还很多,我们应探索的道路还很长。百年前,鲁迅曾疾呼“救救孩子吧”,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为孩子构建更好的成长环境,是每一个成年人永恒的责任。

  谢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