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堂食

“一箪食,一瓢饮”,广州多区解封之后,街坊重获这份简单的满足感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2月04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周巍

     11月30日,广州多区解除管控。广州大道南,执勤民警正在移走围栏

     12月2日,海珠区一家云吞面馆恢复正常营业

     11月30日,新港西路转东晓南路口,车流又现繁忙

     12月3日,天河商圈的商场里人气渐旺

     12月3日,天河一家烘焙店又忙碌开了

     吃面的大叔伸出大拇指,为堂食点赞

  

  图/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汤铭明 蔡嘉鸿 贺全胜 李永乐

  文/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厨房的大锅里热水翻滚,雾气腾腾,灶台上一摞摞空碗正“虚位以待”。

  负责掌勺的两位阿姨,熟练地将云吞、面团、猪手、牛腩、生菜装盘递出。

  这里是广州。海珠区翠竹路的这家云吞面馆里,食客如云。服务员在饭桌间穿梭忙碌, 一碗普通的云吞面,在这两天刚到的冬风里,让人倍觉温暖。

  这并不寻常:11月30日下午,广州市多区陆续解除管控。有序恢复“堂食”,在广州人眼里,是社会面放开的最重要标志。

  在疫情期间成为全国官方用语的堂食一词,正是来源于粤语。其起源于李肇《唐国史补》:“每朝会罢,宰相百僚会食都堂,故名。”

  可以理解为在朝堂上聚餐,现在意为进店用餐。确实,吃饭是件有形式感的事,就应该登堂入室,堂堂正正地去吃。

  烟火气重新回到了街头巷尾。这家面馆地处海珠区原中部管控区,30日当天,老板收到了可以营业的通知。“在这条街开了这么多年,以前都是早上8点开门,一直开到晚上12点。禁堂食关店的那天真的很不习惯。”收银台的阿姨对记者说。

  虽然生意暂时不比以往,但开工还是很期待的:“有班上肯定好啦,平静之后的繁荣也是好的。”

  住在面馆隔壁街的麦先生是这里的常客,每次来都会点一碗猪油捞面加一份净云吞,今天中午他给自己加了餐,额外多点了一碗牛腩和生菜。

  “吃不吃得完啊?点这么多!”收银员问。

  “一个多月没吃了,今天要吃个够!”麦先生响亮地回答道。

  城市的血脉渐渐丰盈,各行各业开始复苏。“解封当然好啦,订单多了挣得也多了!”周师傅的汽车保养店和云吞面馆在同一条街上,解封后他忙个不停,“因为大家一直被封在里面,车子都一个多月没保养,解封以后都来预约洗车,每天的订单同比增加20%左右!”

  12月是旺季,周师傅决定近期把店面再装修一番,可以吸引更多顾客。

  “我们携手度过了一段困难的时光,现在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在琶洲开咖啡店的小肖对未来同样充满信心。开放堂食后,门店的人流慢慢开始恢复到过往的60%-70%。

  “顾客现在可以约上三五个好友,在这里聊聊天,喝喝咖啡,偷得浮生半日闲。”

  虽然开放了堂食,但小肖依然要求门店的小伙伴严格戴好口罩,定时清洁双手,消毒操作区域,并对顾客进行测温,检查健康码,提供免洗手液。“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嘛。”小肖说。

  广州市面放开,底气来自科学。一位知名防疫专家说,“放了以后医疗界的压力会更大,可能会比现在更辛苦,但是整个社会能够恢复正常,整个社会能够赚。”

  总的看来,相信“解封”是值得的,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