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省政协发布“坚定投资信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第11次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召开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2月14日        版次:A06    栏目:政协委员议事厅179    作者:薛江华

     座谈会现场 贡丹 摄

     座谈会现场 贡丹 摄

    

     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正在惠州崛起 大亚湾区供图

     倍增企业成为东莞在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有力抓手 王俊伟 摄

  

  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通讯员 罗雪艳

  

  12月5日,第11次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围绕“坚定投资信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粤商企业家代表与省政府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协商交流、共商发展良策、凝聚发展共识。粤商代表们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围绕坚定投资信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省政协主席王荣在主持座谈会时指出,本次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的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省政协将一如既往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助推全省经济持续回稳向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开好这次协商座谈会,从8月起,省政协历时三个月,对珠三角9市和粤东粤西粤北的汕头、韶关、阳江等7市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展调研,实地走访5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召开20余场座谈会,广泛听取省直有关职能部门、有关地市政府以及企业家的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同步面向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3596位制造业企业家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并通过全国政协读书平台围绕调研主题广泛征集全国、省、市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现状 先进动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调研显示,当前广东的制造业投资整体状况如下:

  2021年以来,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实现两位数增长,2021年增长18.7%,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1个百分点,2022年前三季度,广东制造业投资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增速为18.4%。部分城市制造业投资表现亮眼,如惠州,2022年1-8月,完成制造业投资699.39亿元,同比增长59.1%,位居全省第一。

  先进动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6-2021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平均增速为16.2%,高于同期全国水平,先进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为11.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由2016年的17.2%攀升至2020年的31.4%,2022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至36.0%,先进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则由2016年的45.1%攀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64.9%。2021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9.9%,高于全国15.1%的水平。

  民间投资是制造业投资主力军。2021年,广东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22.2%,比“十三五”时期广东制造业民间投资年平均增速(1.7%)提高20.5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占制造业投资比重突破70%,达到74.1%。

  

  问题 制造业投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调研显示,虽然2021年以来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但广东制造业投资分化明显。一是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投资更多集中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三大支柱产业。二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投资趋于谨慎。调查问卷显示,有新增产能需求企业占比仅为25.39%,且基本为大企业。调研中,不少市反映,民营企业整体投资趋于谨慎,增资扩产放缓明显。三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

  外商投资转移现象明显。省商务厅对117家汽车产业链外资企业的调查显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使51%以上的企业强化了分散生产基地的决策考虑。受中美贸易战影响,不少企业为规避高关税被迫向东南亚转移产能。

  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力度不足。目前,广东制造业投资高增长主要依赖于往年续建项目、重大项目,2022年前三季度制造业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有所下降。

  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仍需加大。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仍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爬坡过坎”阶段,尚未从先导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制造业投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关键核心零部件、材料、设备及工艺等高端环节受制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全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各类创新平台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潜力还相当大,企业创新成本降低仍有较大空间。

  

  建议 提信心、稳预期,强化投资舆论引导

  

  针对上述问题,调研报告还深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调研报告建议建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研究出台推动新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将制造业投资纳入全省各市高质量发展考核。

  推动构建更加坚强的“亲清政商关系”。让更多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与企业家交朋友,了解企业所想所需,切实帮助引导他们解决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以实干论英雄,健全完善促进投资容错机制,发挥好纪检监察审计正面引导作用,对制造业领域符合投资程序、因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投资风险免予问责,消除干部顾虑,使各级干部以更加开放、更加主动的心态谋划制造业创新发展。

  弘扬企业家精神,全面宣传制造业领域的好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增强关爱企业家浓厚氛围,切实增强企业家“干在广东、闯在广东、投在广东”的底气和信心。创新尊重激励、培养关爱、保护服务企业家新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建议 抓项目、育新能,加快产业能级跃升

  

  调研组指出,在国内外环境存在众多不确定性的形势下,抓技改、抓增资扩产,是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的最快、最有力、最有效方式。调研组建议出台存量制造业企业稳产增产扩产专门政策,加大改扩建项目等支持,让存量企业抓增资扩产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制定广东制造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扩面推进计划,将咨询诊断服务、工程服务、平台建设等纳入技改投资支持范围。

  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分级分类推进绿色低碳示范工厂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高度重视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稳就业、促民生中的独特作用,保护优化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加大对其在新技术应用、设备更新、环保达标等方面的引导支持。

  调研组还建议抓住全球疫情产业地图重构新契机,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知名跨国公司等,加强招商协同,结合各市重点产业链图谱,省市联动开展招商,引入一批产业龙头。加大对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更系统有力的政策支持,在研发创新、增资扩产、信贷融资、上市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精准化支持。

  进一步明晰制造业攻关项目和攻关任务,明确“卡脖子”技术难点、卡点。编制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攻关项目。加强已有大科学装置、创新平台等开放和共享共用,为推动大协同创新攻关,加速解决“卡脖子”源头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扩容大型产业集聚区,支持惠州、茂名投资建设省大型产业集聚区。全力支持惠州在“十四五”期间,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目标冲万亿经济总量城市。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充分利用粤西广阔土地空间,将粤西打造成为新增大项目的新集聚地。

  

  建议 优环境、塑优势,打造投资生态高地

  

  调研组认为,要素成本高、约束紧是打造投资生态高地的主要障碍,建议全面梳理全省制造业要素成本,向先进地区(省)学习,用改革创新的办法,采取“市场+行政”方式切实降低要素成本,重塑要素成本相对优势。比如进一步优化三旧改造政策,释放产业空间进一步降低用地成本。设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将企业基建项目纳入新增投资支持范围,降低投资成本。探索建立大宗材料价格平准基金,降低要素价格上涨成本。借鉴江西“财园信贷通”模式,省财政与地方国有公司联合注资合作银行建立风险补偿金,撬动合作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大力推进面向中小企业用地用能用海等审批改革,大幅压减投资项目审批流程、环节、程序、时限,实施服务再造、流程再造。更普遍地推行“签约即供地”“交地即交证”“拿证即开工”服务模式。对重大项目、优质项目建设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实施省级统筹调配,省市联动确保要素保障直通直达直享。实施财政资金秒速直达改革试点,推广“佛山扶持通”模式,健全完善一站式政策兑付直达平台,实现政策资金“秒报秒批秒付”兑现、限时兑现。

  营造支持企业逆行出海“走出去”更优环境。利用好“粤贸全国”“粤贸全球”等平台,以更大力度推动广东制造产品走向全国,走向全球。

  

  如何坚定企业投资信心?

  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粤商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在座谈会上,来自省内的13位粤商代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围绕坚定投资信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李钢: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生产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电子元件和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为主的企业。董事长李钢从自己企业的实际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李钢指出,燃料电池作为未来新的能源行业之一,应用范围特别广泛,市场潜力巨大。他建议省政府出台关于分布式电源、数据中心使用电源、离网电源的引导示范政策,逐步建立广东燃料电池的产业链。

  此外,他还建议要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品的国产化替代生产。他说,目前我国进口的电子元件所需金额非常大,比如片式电容、电阻器、晶振器、电感等电子元件,每年进口就要花费一千多亿元。李钢建议省出台政策引导厂商进行国产化替代生产,引导基础产品生产单位和终端应用单位联合攻关,逐步解决“卡脖子”问题。

  今年以来,电子行业市场普遍萎缩,李钢建议拉动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发放普惠性电子消费品的消费券,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消除地域间的交通限制,鼓励出口,对于中小企业产品出口给予周转资金贴息、运输补贴等,促进市场消费和流通。

  

  刘伟:用好PPP等多种手段,有效扩大民间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结合会议主题和企业情况,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刘伟认为,当前企业面临如下主要困难和问题:经营成本大幅上升,项目交付进度延误;各地新基建投资放缓,产业投资项目落地难;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投资存在“天花板”。

  “客观来说,今年的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风险挑战较多,不少民营企业对于发展前景预期不稳,信心不足,不敢投资。”刘伟建议,要用好PPP等多种手段,有效扩大民间投资,继续发挥“新基建”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开放产业应用场景,在智能交通等数字经济优势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点示范项目,打造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议广东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大项目、大场景建设为契机,加速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和产品的落地应用,推动广东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并且能够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他还建议加大对民营企业投资项目的扶持,在招投标、融资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相关项目招投标中,对于符合条件、具有重大创新示范效应的民营企业给予适当倾斜。“希望省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鼓励省属、市属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等方式,与民营企业进行股权融合和战略合作,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陈琪:探索产业集群联席会议制度

  

  恒力(惠州)产业园作为恒力集团践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首个项目,也是布局华南地区的首个基地。自2020年项目签约至今, 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琪全程参与项目审批与建设,针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提出几点意见建议。

  陈琪指出,不同于工商注册等行政审批事项有明确的固定格式,工业项目很多审批事项无格式要求,提交的审批材料是否达到受理标准,受区域不同、个人理解不同等影响,容易产生争议并反复修改。“针对这类问题,容缺登记制度无法充分适用。”建议有针对性地量化工业项目行政审批细则,设立“底线”,制定应对特殊情况、重大项目的快速审批措施,明确审批“绿色通道”的上限,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申报事项审批效率,同时为基层审批工作人员减少一定的负担。

  陈琪希望省、市两级政府在鼓励企业提升能源综合利用、余热发电上网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支持。同样,可通过增强对下游企业就地购入原料的政策扶持,引导产业园区内化工原料就地消化,推动下游高质量企业落户,进一步实现广东炼化、化工等企业的“吃干榨尽”。

  探索产业集群联席会议制度。陈琪分析,由于国际油价、疫情、全球经济衰退等原因,炼化、化工等企业受来自成本的影响明显,中小企业尤其严重。他建议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探索制定产业集群联席会议制度,将产业集群中的个体团结起来,形成合力,经济下行时携手共渡难关,经济向好时携手促进新产业的形成。

  

  金立国:将确定性的增值扩产项目尽量留在本省

  

  “现在国际上‘逆全球化’的浪潮较大,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国企业越要勇敢地走出去。”东莞怡合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立国说,华为、美的、比亚迪这些企业的成功,让我们中国企业更有自信。在他看来,对抗“逆全球化”的最佳武器就是让中国企业更加深度紧密地镶嵌到全球产业链中,这就要靠有竞争力的产品,靠有竞争力的服务。

  广东是外向型经济大省,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东企业要在企业全球化方面走到前面,这既是企业发展必然的趋势,也是企业家的家国担当。他建议省委、省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支持和鼓励,树立企业家全球化的信心。

  金立国期望统筹土地资源,坚定企业做大做强的投资信心。广东的政府服务在全国是金字招牌,因此广东成为了创业创新的沃土,但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选择到长三角或外地扩产,如果只是从企业区域布局角度考虑,这个是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因为土地原因就比较可惜了,深圳、东莞等城市土地紧缺这是现实,但广东其他地区土地资源应该是有的,建议省政府建立省级统筹机制,将确定性的增值扩产项目尽量留在本省。

  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产业互联网”新高地。广东是制造业大省,有华为和腾讯这样的数字化龙头企业,建议省里持续加大政策引导,为广东制造在产业互联网数字化时代注入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