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世界技能大赛全员获奖 
广州技工教育有哪些新气象?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2月28日        版次:A15    栏目:    作者:周聪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国手杨书明夺得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金牌

  

  

  文/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图/受访者提供

  

  11月27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落下帷幕,比赛项目共62个,中国代表团在参加的34个项目上共获得21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和5个优胜奖,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一。来自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选手杨书明获得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金牌,成为本次大赛该新增项目的首块金牌获得者。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广州市参加3个项目比赛获得1金1铜1优胜奖,获奖率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二十大开幕前,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

  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就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近年来,广州紧紧围绕产业布局优化技能人才结构,推动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在新的起点,广州技工院校是如何培养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又是如何展开的?与记者一起走进广州技工教育,一探究竟吧。

  

  新变化:

  拆掉“围墙”——与行业企业“零距离”对接

  

  技能高手处变不惊、处惊不乱,是因为有扎实的基本功。

  10月13日,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比赛正式开始,杨书明作为中国参赛团队的一员,在与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0名选手4天时间的比拼中,凭借技能操作快、开发的应用功能完整、用户体验好等优势,最终获得了移动应用开发项目的金牌。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为了这场比赛,他已经准备了7年。作为“00后”的杨书明, 由于基础薄弱,杨书明进校时的专业课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迎头赶上,他几乎一周6天、每天12小时在学校学习技能。

  “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事实证明,在技工院校,的确能得到很好的技能锻炼,只要你肯学,你就能获得一技之长。”杨书明说,最初他就是抱着学习一项技能未来好就业的心态读的技校,他也深信,作为一名技能人才,未来会有好的发展。

  这些年来,广州技工院校通过一体化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实现了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在广州技工院校选手摘金夺银的背后,是技工院校强大的办学实力。

  近年来,广州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把世界500强和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标准引进学校,共同创建新型学徒制、订单班、冠名班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设12个专业大类、163个专业,涵盖200个职业(工种),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助力广州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快速发展,为广汽、广州地铁等重点企业输送关键岗位技能人才10万余人。

  与企业对接,与生产对接,与高端技术对接,以及与世界先进企业的紧密合作,让广州市技工院校的技能水平实现了与国际标准同步。

  

  新气象:

  频频“上新”——技校新增高精尖专业

  

  技工教育自开办起就定位于服务产业经济,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制造业,一向为广东强省之根,随着广东发布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技工教育也与时俱进“上新”了不少新专业。

  今年6月,在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学期成果展中,人工智能专业老师何波十分欣慰,该校首批人工智能专业学生交出了亮眼成绩,智能家居云报警系统、自动消毒储存柜、口罩佩戴检测装置等终端硬件作品得到了现场不少企业代表的夸赞。

  今年7月,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迎来了好消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公布的首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大数据技术)考核站点名单。这也意味着广州技工院校在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数字人才培育优质品牌方面得到了更高层次的认可。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开设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等专业,与华为、腾讯、亚马逊等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建设华为ICT人才培训中心、亚马逊云创应用学院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载体,培育掌握新职业、新技术的产业“新工匠”。此次杨书明的夺冠,便体现了广州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与突破。

  在广州,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无人机技术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等紧贴产业前沿的高精尖专业也频频出现在了技校中。此举正意味着技工教育真正在践行顺应技术变革趋势、培养一线产业工人的使命。

  

  新发展:

  服务“制造业立市”——产教融合持续深化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

  

  “制造业当家”是广东近期的高频词,日前,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发广东各界强烈反响。事实上,202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就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支撑,广州市人社部门紧抓国家产教融合城市试点、“制造业立市”等战略机遇期,深入推进“广东技工”工程羊城行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围绕技工院校发展及人才培养出台了多个文件。全力支持广州技工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层次、提升办学水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匹配与融合。

  推动广州市技工院校积极对接链主企业、分链主企业等头部企业的人才需求、技术标准、教学实训和就业岗位,加快提升21条“链长制”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层次和质量,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广州技工院校则紧扣粤港澳大湾区的新业态、新趋势,围绕广州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加强专业调整,大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环保、涉农等特色专业集群建设,实现专业建设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政、校、企三方共同搭建起一个又一个的战略合作平台。共同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全省、全市制造业企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数读:广州技工教育发展

  

  ●广州共有26所技工院校,全日制在校生11.03万人,年社会职业培训12.62万人次。

  共开设12个大类、163个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中的200个职业(工种),新增省市重点和特色专业124个,省、市级精品课程20门,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

  年均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2.69万名,毕业生就业率98%,92.4%毕业生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其中69.1%留在广州就业。

  ●广州技工院校先后与300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2016-2020届毕业生在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传祺、广州地铁、日立电梯等广州第二产业的重点企业就业总人数达25041人,每年同期占毕业生总数近30%。

  ●广州全市技工院校共建设产业就业培训基地16个,建立汇聚华为、亚马逊、中外运、小鹏汽车等673家企业的校企合作资源库;携手格力、海尔、美的,广汽等3000家企业组建237个订单班、双制班、冠名班。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满意度达98.65%,毕业生能力水平均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数据来源:广州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