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出击全国“抢”老师

学历要求高,体育美育科技老师需求量大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2月28日        版次:A09    栏目:    作者:蒋隽

  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番禺532、白云216、荔湾203、越秀130……2022年年底,广州多区教育局全面出击,在全国大规模“抢人才”招聘教师。此次招聘除了延续对高学历人才的渴求外,体育、美育、科技老师机会多多。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师资招聘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招聘权与用人权错位、审批流程繁琐等情况,使得学校有时不能按需招聘、及时抢才。业内人士建议主管部门,适当放权,增加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话语权和灵活度;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教师淘汰机制。

  

  【现象】

  多区、多校全国大规模招聘教师

  

  广州“又双叒叕”招聘教师了。作为一线城市,广州一直是教师需求大户,但这次岁末年初的教师招聘来得更“猛烈”一些。

  省属、市属名校摩拳擦掌抢夺优才:

  12月22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公开招聘59名教师。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2023年公开招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增城学校事业编制教师40名(第一批)。

  12月11日,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109名优秀教师、教辅人员。

  12月4日,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校长全汉炎挽袖上阵,“优才计划”网络直播招聘,开讲1小时阐述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方向、布局调整等,目标是网罗不少于20名的博士老师。

  此外,各区教育局凭借规模效应加入战团:

  12月19日,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发布“关于2023年公开招聘教师的通告”,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编制内教师523名。

  12月16日,白云区教育局宣布将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设点,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48名。而且还要走出广州出击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城市,设置考点招聘事业编制教师216名。

  12月13日,越秀区教育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教职员共130名。

  10月底,荔湾区教育局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203名事业编制教职员。

  此前,还有白云区公开招聘编制教师118名。南沙区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412名,其中南沙区教育局统一招聘195名,联合广州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63人,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45人,联合广州二中教育集团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47人,联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44人,联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教师18人。

  

  【特点】

  体育美育等岗位需求占比较大

  

  如今的编制内教师招聘,最显性特点就是学历要求高。

  省实、执信、广雅等省属、市属名校,两三年前就启动了大规模名校博士的招聘。华附此次招聘的59名教师中,44个名额要求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占总招聘人数的75%。省实近三年来共引进了24位博士,今年博士招聘计划不低于20人。

  番禺区拟招聘的523名教师中,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111名,占比21%。荔湾区计划招聘的203个岗位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6个,占比28%。

  事实上,编制内教师从来都是“香饽饽”,竞争激烈。各区各校招聘的编制内教师岗位,学历要求即便只标注本科,但通常都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竞争一个岗位,名校研究生学历的竞争者众多,最终成功应聘的基本也是高学历人才。

  究其原因,近年来教师福利待遇提升,是高学历人才进入中小学的重要保障和促进因素。广州深化教师工资改革,实现了全市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今年的招聘,还有一大特色是体育、美育、信息、科技老师岗位需求占比较大。

  体育、音乐、美术、信息、科技老师在各区各校的招聘数据为越秀区29人,占总招聘人数的22%;番禺区128人,占比24.4%;荔湾区35人,占比32%,且标注了体育老师专业方向,如篮球、游泳、网球、羽毛球等。

  究其原因,是教育改革深化,体育、美育、劳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体育在广州中考中的分值提高到70分,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已经纳入中考,2024年后三小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也将纳入中考。

  今年9月,义务教育“新课标”实施,劳动“自立门户”成为一门独立课程,但尴尬的是全国各大高校暂无劳动教育专业,因此学校大多选择招聘信息科技老师担任劳动教师。

  

  【原因】

  学位需求大,大批新校开张

  

  大规模招聘教师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强劲的教学需求。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流入、“二孩”“三孩”政策等因素,近年来,广州学位需求一直高位运行,“十三五”期间,广州新增基础教育学位34.45万个。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施行,这批孩子将从2023年开始入学,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的年度新增公办学位将在2023年及2024年达到高峰值。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市将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4.6万个,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3.4万个,公办高中学位约3万个,每年新增学位约7万-9万个。

  此外,名校们不是在扩招,就是在扩大规模的路上。如广雅新增花都校区、执信增天河校区、铁一增白云校区,华附黄埔校区筹建中,省实白云校区筹建中……各区各校一边盘活存量、一边做大增量,对教师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困扰】

  招聘权与用人权错位

  

  由于教师招聘权在区教育局或市教育局,教育局招聘回来的人跟学校实际用人需求有时有所错位。

  “新学期分来5个编制老师,其中一个试用期不合格,但也不能退还给教育局,学校只能对该老师延长试用期以示警告,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一位校长说。

  此外,近年来广州不少市属、区属学校抱团到北京、上海等地招聘优才,教育局的招聘审批环节多、流程长,无法适应学校快速“抢人”的需求。“在北大看中一个毕业生,不能立即签约,要报上级部门层层审批,结果被别家签走了。”一位校长说。

  

  非编老师流动性大

  

  下半年及寒假的招聘,通常是编制教师的招聘,但其实上半年和暑假是规模更为巨大的非编老师的招聘高峰。

  由于教师编制不足,各区都有大量非编教师。如今年暑假,黄埔区招聘雇员制教师908人;去年暑假,广州中小学招聘非编教师超2000人。

  广州中小学长期存在三种教师聘用形式:编内、编外聘用制(雇员制)、临聘(代课)。后两者都属于非编教师。一位中学校长表示,该校一年内有40多位非编制老师相继离开。由于编内教师和编外教师,在待遇、退休保障方面存在差别,每年各校都有老师因考上编制,或应聘其他区待遇更高的非编教师岗位而离开。学校面临教师流动性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建议】

  增加学校在招聘中的话语权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的意见》,提出对“含金量”最高的“教育教学自主权、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经费使用自主权”做到应放尽放。

  校长们呼吁,教育部门适当放权,增加学校在教师聘用中的话语权和灵活度,让校长招聘到需要的人。

  此外,业内专家建议,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建立教师淘汰机制。整个地区、学校的教育生态需要的是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