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
《天姬送子 状元及第》 清版新印 佛山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百年老铺藏 一般是在新婚或年轻夫妇的房门上张贴,以祈家中丈夫科举高中,妻子早生贵子 |
《神荼 郁垒》 2006年刻印 桃花坞年画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藏 《山海经》里的两位神人神荼和郁垒,会“执以苇索”喂老虎,是最早出现的门神 |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粤博宣 图/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贺全胜 实习生李颖璇(另署名除外) 天津杨柳青年画《门神》、苏州桃花坞年画《尉迟恭 秦琼》、高密扑灰年画《榴开百子》、佛山年画《天官赐福》……1月10日,《年画里的中国》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三楼专题展厅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件年画精品和年画印版,辅以年画制作工艺展示,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文化宝藏里独特的年画艺术。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佛山市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开封市博物馆、山东美术馆主办,天津博物馆、天津杨柳青画社、武强年画博物馆、绵竹年画博物馆、佛山木版年画百年老铺协办。 展览分为神祇、人物、风物、故事四个板块,将文物藏品和非遗传承相结合,将持续展至3月29日。 门神取材丰富,是最经典的年画主角 中国的年画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一般采用木版水印或半印半绘的方式制作,大都于春节期间张贴于家中墙上、门上等屋里门外的各个角落,内容多描绘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营造热闹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寄托人们祈求幸福安康的理想。 据说年画始于门神画,早在汉代时期就出现了,发展于唐宋,盛于明清。“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几千年来,从宫廷到民间,门神一直是华夏民族最喜爱的艺术形象之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也是最经典的年画主角之一。 随着历史的演进,门神也越来越多,划分得越来越细。从最早的神荼和郁垒这两位传说中擅长“捉鬼”的兄弟,到百姓喜爱的福禄寿喜财神像、祥禽瑞兽,再到后来各个朝代的功臣名将、英雄豪杰,包括《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里的人物,甚至神话故事里的仙姑、童子等,都成了门神画的取材对象。 正因早期木版年画上的大多是神像和佛像,所以成就了“门神”“灶神”“钟馗”这些年画经典“神仙”形象。展览现场“神祇”部分,就展示了以各种类型的神仙为主角的年画。可以看到,年画里已营造出一个吉祥喜庆、热闹非凡的神仙世界。千百年来,这些神仙们手持法器,对称地立于千家万户的门上,守护着大家的平安。 人物年画最能体味风俗故事 随着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传统节庆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祭祀,百姓慢慢地从对神的关注转向人,更注重自身的生活与发展。于是,一系列构思巧妙、寓意吉祥的人物年画出现了。展览现场的“人物”部分,展出的便是以人物活动为主的《仕女游春》《儿童乐境》《执伞女子》《洋灯美人》等精美年画。 节庆与风俗、农事与物候是古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物”部分的年画也以中国传统节日、百姓日常劳作、自然四时风景为题材,融入了节日信仰、农业丰收、民俗活动、时事新闻等内容,记录社会风俗变化,描绘中国壮美河山,展现民间市井百态,蕴含着古人参悟自然、洞悉天地的智慧。其中包括各博物馆收藏的《九九消寒图》《迎春图》《庆赏元宵》《春牛图》等珍贵年画。 年画内容所选题材,通常都具有极强故事性。在“故事”部分,观众可以欣赏到的《踏雪寻梅》《白蛇传》《三国连环画》等年画展品,就以此为特色。观众不仅能观画艺之美,还能感神话之奇,体历史之重,品戏曲之妙。 而且年画通常都线条清晰,色彩明快,也颇有一种自成系统的审美追求,传承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拥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文物藏品+非遗传承展示 据策展人之一、广东省博物馆馆员张荣芳介绍,本次展览将分两期,其中第二期将在2月下旬换展一批展品,让观众可以欣赏到更多年画精品:“将文物藏品和非遗传承相结合进行展示,是本次展览的特色之一。这些藏在博物馆、美术馆里的年画展品,平常很少对外展出。本次展览,让这些年画从博物馆、美术馆里走出来,相聚粤博,并展示给各地观众欣赏,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体味传统年画的独特魅力。” 本次展览还同时开设了一个露天分展——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已将该展览内容加以转化,赶在春节前将其推送至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开展“行花街·睇年画”展演活动,并将在全省巡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