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图书馆新馆部分试运行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
番禺区图书馆部分试运行的第一天,读者纷至杳来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
在沙湾古镇开展的广东音乐导赏会 通讯员供图 |
文/羊城晚报记者 徐振天 一座图书馆新馆,一个街道文化站,一套非遗保护工作体系……在番禺区53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它们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一部分,既能共享普惠也能出新出彩,激发人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让番禺人满怀“番禺味”,让番禺人的生活更有质感和温度。 文化设施有亮眼明珠也有繁星点点 融入“层叠的书籍”“散落的竹简”等文化元素的外观造型现代感十足,智能书架帮助实现图书盘点自动化、找书精准导航、一次性借还书,发掘本土资源设置的人文工艺馆、区档案方志馆等特色“馆中馆”,吸引热爱文化的市民们纷至沓来,这是高颜值、高科技、高内涵的番禺区图书馆新馆开放部分试运行第一天的场景。 番禺区图书馆新馆是一个城市客厅和市民大书房,它不仅仅是阅读空间,更是文化生活空间,是番禺区的一张文化名片。1月18日,番禺区图书馆馆长詹景海向记者表示:“未来,我们会通过该平台继续整合广府不同地区的语言打造乡音图书馆,打造诗词特色传承基地,举办番禺地区历史文化名人推介、讲座报告、中小学生诗词比赛等活动。” 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星海里,番禺区不仅需要像图书馆新馆这样的夜空明珠,也需要漫天繁星点点。目前,番禺区已建成区、镇(街)、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区级建有番禺博物馆(国家二级馆)、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图书馆(国家一级馆)等12处公共文化设施;16个镇(街)文体服务中心(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其中15个特级站、1个一级站;全区建有27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室),均配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 番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近年来,番禺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打造“书香番禺”品牌,不断推广全民阅读、促进文旅融合,更于2022年入选“书香城市(区县级)”发现活动,成为全国15个上榜城市之一。 文化要发展,设施是基础。数据显示,番禺区目前已完成《广州市番禺区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6—2030年)》规划成果编制,至2022年9月番禺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为1506.54平方米,超过《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的目标。 基层服务能共享普惠也能出新出彩 1月18日开启部分试运行的番禺区图书馆新馆,未来将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阵地优势,进一步推动“书香番禺”品牌建设,推动16个镇街建设图书分馆,引导全区中小学设置图书阅览室,建设农家书屋,打造特色图书馆,形成“1+16+N”图书馆服务体系,为市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公共文化资源,助力文化强市建设开创新局面。 番禺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基层网络已初现雏形。近年来,该区推进全区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和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目前已建成图书馆总分馆46间、文化馆总分馆24间和服务点19个,顺利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为番禺区基层公共文化场馆的代表,番禺区文化馆沙湾分馆围绕沙湾浓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常年开展各类公益课程和公益讲座,还设有传统民间艺术和非遗传承公益培训班,常年推出舞蹈、美术、武术类等培训课程,图书馆逢周六开设“阅赏绘”读书会,让当地群众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升获得感、幸福感,获广州首批“最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称号。 基层网络持续发挥作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内容也在不断丰富。每两年举办一届的星海系列文化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惠民主题活动恒常开展,自2017年起开展的“文化服务进基层”,年均举办文化惠民活动约100场次,约有1.5万人次受惠…… 今年,由番禺区文化馆创作选送、某艺术舞蹈培训中心表演的原创广场舞作品《湾区时代》,通过广场舞形式讲述了一群有志青年来到湾区奋斗的故事,展现湾区青年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其创作团队均来自基层,演员为非专业的基层教师。该作品入围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入围团队名单,成为广东省唯一入围作品。 基层迸发出无限活力,群众文艺创作硕果累累。近年来,番禺区成功创作了情景话剧《星海入党》、长篇小说《赛龙夺锦》、广场舞《湾区时代》和全域旅游宣传推介歌曲《为荷而来》《爬金山》等一批文艺精品。2020年以来,由番禺区文化馆组织创作或推荐的文艺作品累计分别获得222个国家、省、市级奖项。 历史传承让番禺人满怀“番禺味” 站在提高城乡建设质量的重要节点,番禺区知道到哪里去,也了然从哪里来。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大力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出新出彩的基础上,番禺区的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卓有成效。 守护番禺区的历史记忆,传承历史文脉,让番禺人满怀“番禺味”,近年来,番禺区以“读懂广州、读懂番禺——寻找家乡的故事”为主题,先后组织举办了专家研讨会、“番禺乡音图书馆”建设、乡情乡贤乡俗展演大赛、“记住·乡愁”——广州市番禺区记住乡愁实践教育基地西坊大院成果展等番禺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系列活动,以“线上+线下”一起寻找家乡故事,让人们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番禺历史文化。 番禺区建立起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保护工作体系。目前,番禺区有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名录3项、省级名录10项、市级名录9项、区级名录25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7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4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9名;有3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6个市级非遗传承基地和24个区级非遗传承基地。同时,建立起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番禺区非遗手绘地图服务平台,加强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提高非遗保护传承补助经费标准。 基层街道、先进个人也加入到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沙湾街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沙涌鳌鱼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江炳贤荣获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广东醒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珠仔获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守望未来,番禺区将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落实文化惠民,着力弘扬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粤剧粤曲、龙舟、醒狮、飘色等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打造和宣传大学书香、智造时尚、岭南民俗、红色文化、广东音乐、广州美食“六大文化”品牌,让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邑持续出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