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老人过度节俭,孩子该怎么办?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1月31日        版次:A06    栏目: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    作者:周云

  □周云  

  

  这几天,网友 “狼先生(卷儿哥)”在视频平台上晒出的一段视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春节前后,他和父母到海南三亚过年,租了一幢别墅,两个月累计花费20多万元,过年后回到东北老家。这段看似平淡无奇的经历,却变成了一段故事,甚至可以说是事故,原因就在于父母太节约了。妈妈做的花卷回锅蒸了16次,逛景点只逛免费的;回东北时,只要能带走的都打包,包括扫把和簸箕、剩一半的火锅底料、没吃完的饭菜,包裹多达十七个。由于包裹太多,导致租来送机的车辆装不下,从而耽误了行程,没赶上飞机,一家人只好从海口坐火车回东北。

  这样的故事或者事故,恐怕每个人都很熟悉。几乎每个家庭,子女辈和父母辈都因此而发生过“战争”,只不过卷儿哥家里发生的事情更加极端一些。首先得明确,节俭、节约永远是一种美德。即便是在物质已经非常丰富的今天,在已经富裕的家庭中,节俭仍然是应该被提倡的。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于一个企业的兴衰,还是有效的。

  另外,笔者也对卷儿哥父母的这种节俭,一定程度上持理解之同情的态度。毕竟他父母这一代人,绝大多数是在苦日子中长大的。绝大多数的家庭,日子都要精打细算,一分钱都要掰成几瓣来花,否则,生活就难以为继。这样的环境中过来的人,往往会形成节俭的习惯,甚至会过度节俭。

  但是理解并不等于完全赞同。因为老人极度节俭的行为,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来看,有的已经属于不恰当的行为了。如果这种不恰当的行为没有造成什么后果,作为子女当然是可以包容的。但这些行为往往会造成一些或轻或重的后果。一个著名例子是:某位老人因为节省,喝了一碗放了很长时间、成本不到5元的粥,导致生病,住院花了不止5000元钱。节省了5元钱,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却是惨重的。另外老人们并不是自己在战斗,他们是家庭的人、社会的人,老人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到家人。比如说卷儿哥的父母这种大搬家、大迁徙式的出行,导致误机,不仅要花费退票手续费这样的冤枉钱,还让家人搭上了时间成本,而时间成本,老人们往往是不会计算在内的,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成本。还有一些老人过度地节俭,影响了邻里关系或者其他社会关系,子女往往会受到牵连,从而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社会成本。

  孝顺是我们今天仍然还要传承的传统美德,但是孝不等于顺,不等于对父母的言行百依百顺,在很多问题上,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为父母好、为整个家庭好,还是可以对父母的意见、行为有所保留、甚至反对的,对于节俭的问题也是如此。节俭的度,一定要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社会成本综合考虑,要从家庭的总体幸福感来考虑。老人可能不太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子女应该明白,而且应该有所行动。

  如果父母的一些节俭行为跟子女的价值观一致,那么就皆大欢喜,甚至可以拿来作为教育孙辈的样板。如果父母的一些节俭行为跟子女的价值观有轻微的不一致,且不会造成什么大的麻烦或者后果,子女应该理解包容。但如果有些行为已经超出了界限,对子女和孙辈的生活已经产生了困扰,或者可能会造成麻烦,那么就应该进行沟通,子女甚至可以拿出必要的强硬态度来制止——这一点女性朋友可能更有优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女儿可以“吼”父母,强势制止父母一些不太妥当的行为,而父母不以为忤。但做儿子的就不行。

  不管儿子还是女儿,在为父母好的前提下,处理这些事情,还是可以讲究一些方式方法。比如说,父母最常见的过度节约就是囤积一些不必要的物品,子女该怎么处理这些物品呢?我想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先奏后斩、先斩后奏、奏而不斩等不同的方法。

  当然了,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情形,就是父母是正当的勤俭节约,但是子女过度超前消费,从而觊觎父母的钱袋子。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要理直气壮地说“不”。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本文就不展开讨论了。

  (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