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粉发女孩”离世,保护网暴受害者须更果断更及时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21日        版次:A06    栏目:热点快评    作者:然玉

  □然玉

  

  2月19日,网传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的女孩郑灵华去世,郑灵华的一名高中挚友向记者确认了消息属实。2022年7月,在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郑灵华在爷爷的病床前,记录下了和爷爷分享录取通知书的瞬间,照片里的她留着粉色中长发。她的照片后来被来自各个平台的账号盗取造谣,评论充斥对她的人身攻击。她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郑灵华在律师的帮助下,曾要求平台提供侵权人和网暴者的信息。(2月20日钱江晚报)

  网络暴力,再添血债。

  一张照片激起的连锁反应,犹如噩梦一般,数月以来连续折磨着这个无辜的女孩。在与抑郁症抗争半年多之后,郑灵华最终还是不幸离世。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我们确乎知道,整个悲剧的源起与开端。实在很难想象,再寻常不过的“爷孙合照”,居然能招致滔天巨浪。事态不知在何时突然失控,造谣中伤、恶毒咒怨、污言秽语,汇流成一股汹涌的暗黑力量。

  此前不久,曾开着拖拉机到西藏自驾的山东网红“管管”也是忽然离世,“管管”的妻子发视频表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丈夫遭遇黑粉的网暴、辱骂,受不了喝农药自尽,经抢救无效身亡……此类案例一再发生,已经很难归因于个体“内心不够强大”所导致的偶然个案。人性深处的阴暗面,在匿名ID的掩护下被唤醒、被放大。

  从一张合照中,有人揪着“粉色头发”便大做文章,甚至还衍生出了各种恶意满满的“猜想”和“杜撰”。诸如此类的“邪念投射”,每每会把一件寻常之事的节奏带偏。时至今日,蹭热点的“二次加工”博取流量,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灰黑产。个别营销号利用其庞大的粉丝基础,惯常性理直气壮地“颠倒黑白”。态度越是极化、措辞越是偏激,就越是能强化其小圈层的热度与黏性。而这,却是其私域营销、流量变现的利器。

  网络暴力,往往发端于“信息的扭曲”。基于谎言或谣传的大众批判,虽然道德热情满满,但是大概率只会造成误伤。那些以“揭露”为名的“抹黑”,既没有自我审视的意识,也没有“刹车”“终止”机制。于是乎,恶言恶语在网络舆论场内,不断叠加放大、前赴后继,直至构成一种无休无止的伤害。有别于线下真实社交场景,置于网络场域内,一些网友毫无同理心与分寸感,他们作为施害者,却似乎并不清楚自己所做的事会对他人造成多大的影响。

  网暴不可原谅,尤其当其造成严重后果,更是应当有人出来为此负责。相比于事后的惩戒,我们更期待着,平台方面能够“防患未然”,以更有力的技术手段,及时阻断恶意的传播链,第一时间保护好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