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刻理解农业强国
的三重维度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24日        版次:A06    栏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李浩、谢烁

  □李浩 谢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农业强国是我们党根据历史、现实、实践维度,作出的具有前瞻性、科学性、长远性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从历史维度来看,农业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表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土地、农民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明确提出:“没收土地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中共二大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农民参加革命,实现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保证。因此,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党因时因地制定多部土地法,推动土地改革,提高农民革命、生产积极性,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任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明确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包括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就开明宗义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从法理上,确立农民在我国的政治地位、作用。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2004-2022年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持续改善农业、农村、农业面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现实维度来看,农业强国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通胀严重、单边主义抬头、乌克兰危机等,给全球粮食安全造成巨大冲击,或许会引发粮食短缺、饥饿暴动,冲击世界经济体系。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耕地面积不足全球十分之一,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驱动下,已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在全球大变局的背景下,粮食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上,目前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差距明显、工农业地位不匹配、农村现代化程度有待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高、美丽宜村达标率有待突破、种粮规模效益低、高素质农民数量少、村庄内道路硬化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农业强不强,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大战略目标的实施与达成。从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出发,农业强国是固国安邦的基础。

  从实践维度来看,农业强国是检验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成色和含金量的重要标志,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无限可能。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西式农业现代化是土地私有化、生产机械化,主要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农业强国涵括了通过创新驱动推进科技助农强农、提升耕地质量推进农产品供应、强化产业链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农业竞争力、塑造美丽乡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圈、培育高素质农民推进农民增收、深化区域协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工农互促挖掘乡村消费投资巨大潜力等方面,是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全面协调、富裕富足、宜居宜业、高质高效、城乡互补、乡风文明、供给多元、治理有效的现代化。我国的农业强国路径,向世界其他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呈现出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的发展模式,为世界农业合作互惠、多元化发展提供中国经验,为世界粮食安全、绿色发展、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

  未来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把握新阶段、新任务、新使命、新挑战、新机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作者简介

  李浩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谢烁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