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君毅 2022年,中国航天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2023年,中国航天还将继续“超级模式”,不断探索星辰大海。 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今年1月18日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显示,我国2023年的航天计划中,还要实施近70次宇航发射,要发射200余个航天器,并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 6名航天员将再征太空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的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后的首批飞行任务显示,今年5月,我们将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对接于核心舱后向端口,形成三舱两船组合体;5月还要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对接于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10月,将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于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其中两次载人飞行任务会各由3名航天员执行。任务期间,他们将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展平台管理常规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活动。 此次“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将为后续两个乘组提供补给。 今年的载人航天领域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第三批中国航天员将在今年登上空间站,“神舟十六”和“神舟十七”乘组的航天员将首次出现“飞行工程师”与“载荷专家”这两类人员。 重型火箭工程立项申报 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了概念模型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重型火箭任务覆盖面广、应用场景丰富,是月球科研站建设、月球资源开发与利用,火星科研站建设、载人火星探测等大规模深空探测活动实施的基础保障。 重型运载火箭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于2016年6月正式批复立项,目前12项一级课题全部完成,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计划今年完成最后验收。凭借已取得的最新成果,在保障条件及时到位的情况下,我国重型火箭可在立项后10年左右完成工程研制。 探月工程四期全面推进 今年我国还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 探月工程四期一共包括4次任务。“嫦娥四号”已经实施完成。春节前夕,“玉兔二号”月球车自主唤醒,迎来第51个月昼工作期。 另外还包括有“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任务。“嫦娥六号”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更多样品,争取实现2000克的目标;“嫦娥七号”准备在月球南极着陆,主要任务是开展飞跃探测,争取能找到水;“嫦娥八号”准备在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还将会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型组合,包括有月球轨道器、着陆器、月球车、飞跃器以及若干科学探测仪器。 另外,由于“鹊桥”中继卫星的设计寿命即将到期,我国计划于2024年发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作为探月四期公共中继星平台,为“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提供服务。 开展广域巡天观测 在今年年底,中国航天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曾对外表示,巡天空间望远镜计划于2023年发射,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多家国际主流媒体均己把中国巡天望远镜列入“2023年可能发生的世界科技热点事件”名单,认为它的飞天将与美国发射新型火箭、启动小行星采矿任务等一样,成为人类探索或利用太空新的年度里程碑。 (来源:“科学辟谣”公众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