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十六盏花灯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3月08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姚华松

  □姚华松

  

  同学已在佛山开厂18年,四年前他认识的一位当地朋友,邀请他参加了那年的花灯酒会,为做善事,他花了3万元人民币成功竞拍到了一盏“出入平安”灯,活动组织方当时回赠了他12桌宴席。但由于疫情防控,这12桌宴席推迟到了如今才兑现。我有幸获邀去参加了这场“重光庆典暨花灯酒会40周年敬老晚宴”。

  活动现场人山人海,蔚为壮观,目测宴席有200余围,宾客超过2000人。我得知,活动组织方设置的头炮、尾炮及16盏花灯现场拍卖,所得收益其实都用于修缮桥、庙、祠堂等公共空间以及敬爱老人、关爱孩子的公益活动。在这里,公益不存在“阶层性”,捐300元的人与用几万元竞拍花灯的老板获得的掌声会一样热烈,毕竟重在参与。

  活动从当天晚上7点开始,持续到将近半夜12点结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时间是一个关键词。花灯节已举办40年,即始于1983年。1983年前后,佛山发生了什么呢?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1984年1月29日那天下午,邓小平从珠海乘车到广州途中,在顺德大良的清晖园短暂停留,聆听了当时的顺德县负责人汇报农村多种经营和发展乡镇企业的情况。邓小平鼓励顺德干部群众,要按自身的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布局,尽快富裕起来。此后的事情尽人皆知,顺德最先提出“工业立县”的发展思路,倡导县、区、乡、个体“四套马车”一起上,又在“外联内引”与“三来一补”方面下功夫,顺德、南海与东莞、中山一起成为了广东经济重镇“四小虎”。

  佛山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有钱人多了,便纷纷通过竞拍花灯等方式回馈乡里。

  我同学非佛山土生土长人,亦非在活动承办地办厂,但都无碍于他参加花灯竞拍活动。他邀请的客人,除了像我一样的老乡,更多是他厂里的员工、他认识的各路朋友以及住他楼上楼下的街坊与邻里。席间,他一会儿操白话,一会儿操普通话,一会儿操老家方言,语言切换游刃有余。很显然,他早就成了“佛山人”——他自己这样认为,我们也这样认为。不知何时起,一个人是“哪里人”,不再取决于或主要取决于出生地,而是他(她)对特定地方的地域认同、文化认同、营商环境认同。

  宴席上,我看到由年轻人组成的舞狮团生龙活虎地倾力表演,60岁以上的老人喜笑颜开地排队领取免费的米和油,孩子们吃完饭后嬉戏打闹,身着印有社区名称的工作人员在给与会的每个人敬酒与发红包,我脑海里只浮现出四个字——和谐社区。

  16盏花灯,共计拍到了人民币389100元,平均一盏灯拍价为人民币24318元,成交价最高的灯是“财源广进”灯,拍到了人民币36800元。现场气氛高潮迭起,我觉得那些在现场的本地和外地的孩子,应该都会记住这一刻,以后也会努力传承与光大这一刻。

  相信很多在场的人的心情与我一样,对工作与生活在这里的人心生羡慕甚至嫉妒——“怎么我老家不能像这样呢”?至于原因,我以为两点很重要:其一,制造业与工业立市、实体经济优先的总体发展战略与思路;其二,基于本地人与外地人、企业与社区之间良好的共生与互哺关系。

  于老百姓而言,最大的道理就是过上“好日子”。我想这“好日子”便尽在这16盏花灯里:丁财两旺、生意兴隆、大展宏图、心想事成、生意兴隆、添丁发财、四季兴隆、身体健康、过年顺景、财源广进、六六大顺、得心应手、财运亨通、顺风顺水、金榜题名、出入平安。